结合(Joining)
当你研读这部课程,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时,若能了解耶稣是要你与他结合於心灵层次,将大有助益。心灵是宽恕与疗愈发生之处,也是结合所在之处。把我们的世间经验当作跳板,用以选择奇迹作为回归心灵的途径,才能真正与耶稣同在於他所在之处
今早我想讨论《课程》中常被误解的一个观念,那就是「结合」。
《课程》对「与弟兄结合」着墨甚多,但就像对待「宽恕」丶「神圣关系」等观念一样,大家太容易偏离原意。因为「身体」丶「个人」是我们的存在体验,这样的我们已决定不与某些人结合,此即「特殊之恨」的关系。因此,我们想依《课程》所教来修正这些关系,和那些人结合於神圣的一刻中。
这样想当然没错,尤其是对照〈颂祷〉中特别谈到的「阶梯」意象时。(附带一提,〈颂祷〉是《课程》出版之後,海伦才笔录下来的小册子。)阶梯的顶端属於真实世界;超越阶梯之上的,就是天国了。但阶梯的底层代表我们在世间的经验,显然是以身体与人建立关系的。《课程》解释说,不管表现为特殊之爱或特殊之恨的形式,大部分的关系都意在攻击,即使对心目中所爱的人,也不例外,因为认定他们夺走了本该属於我之物,所以想把他们吞噬掉,拿回我之所需。这显然不是结合的真义。
《课程》教我们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人们,但因为我们自认是身体,所以《课程》说我们根本想像不出没有身体或不具形象的上主。是的,我们想像不出没有形体的上主丶《课程》丶耶稣或我们自己。因为心灵决定认分裂者为师,所以我们把自己看成一具具个别的身体;透过这个知见的滤镜,我们重新诠释《课程》所说,认为耶稣要我们和「别人」结合。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了!我不是说他不要我们善待他人,而是要提醒大家耶稣是邀请我们和「他」结合,这才是《课程》的重点。
耶稣要我们在哪里和他结合呢?在心灵之内。因为那是他所在之处。身体不存在,世界不存在,外面什麽都没有。正文末尾有一节很精采,叫作〈不待外求〉。是的,耶稣不在你之外,爱不在你之外,救恩也不在你之外。你只会在你「内」找到,因为一切都在你内。其实,当你明白「外面」甚麽也没有,「里面」这个概念也就失去意义了;只有与「外」并列时,「内」才有意义,反之亦然。当你明白「外」并不存在,「内」也就不成立;因为有「内」,就意味有「外」。但是说「心灵之内」,是指心灵不是外在的东西,所以耶稣其实是在说:「请来与我同在。」
若从《课程》的角度回顾2100年来的基督宗教史,会发现好几项错误。其中之一,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耶稣这位光明耀眼的人物出现於世,本是为了邀请我们与他结合丶去他所来之处,但世人却不去与他结合,反而要他来与我们结合。於是他落入一具身体之中,进入世界。然而,我们的世界是什麽呢?是罪的世界。所以,你必须藉助罪的概念,才可能理解圣经所记载丶基督宗教所流传的耶稣现象。毕竟上主派祂的儿子来人间,就是为了饶恕我们的罪。所以我们把耶稣请到我们的世界──由罪丶分裂丶特殊性和身体构成的世界。这些都记载於〈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谈的无非身体的存在。
我劝你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部课程与圣经的耶稣毫不相干,也与圣经所教毫不相干,两者代表完全相反的思想体系。别以为耶稣要你和他在身体之中结合,他是要我们和他在心灵中结合,为此他的课程才会叫做《奇迹课程》,因为它以奇迹为道路,要把我们的知见从外在世界带回到内心世界。
《课程》说「奇迹帮你看清是你在作这个梦,而且梦中情景都不是真的。」我们不是梦中那个人身的角色,我们是作梦之人,是心灵。所以耶稣要我们与他结合於正见心灵中,才能够共同面对妄见之心作出来的梦,看穿它如何源自心灵,投射成世间之梦,并了解这一切全属同一个错误,虽荒谬之至,却只是个错误而已,就是以教导分裂的老师取代了救赎之师。
所以,当你研读这部课程,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时,若能了解耶稣是要你与他结合於心灵层次,将大有助益。心灵是宽恕与疗愈发生之处,也是结合所在之处。把我们的世间经验当作跳板,用以选择奇迹作为回归心灵的途径,才能真正与耶稣同在於他所在之处,这才是整部课程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