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曾说过“人最难的是认识你自己”。初读这句话,我只觉不过是哲学家的故作高深,总以为认识自己不过是知晓优缺点这般简单,秉持着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原则,甚至将这些观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然而,一次区级复习课的经历,却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我对自我认知的浅薄。
五一假期前夕,我接到了区级复习课的授课任务。从那一刻起,抵触情绪便如潮水般漫上心头。本应是放松身心的假期与周末,我的思绪却被备课牢牢占据;夜晚躺在床上,满心满眼都是教学环节的设计;白天在完成授课、批改作业的繁重任务后,还要挤出时间反复试课,邀请领导和优秀教师听课指导,修改教案,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更糟糕的是,这周我被发烧感冒缠身,吃药打针,身体的不适与精神的焦虑交织,仿佛有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心头,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挪开。这长达两三周的煎熬,终于在周五上午的集体教研后戛然而止。当一切尘埃落定,我才惊觉自己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那顿久违的午餐格外香,夜晚也能酣然入眠,仿佛重获新生。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场经历就像一场风暴,吹散了我对自己的盲目自信。我认识到自己精力有限,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实力不足,在教学中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教学功底不够深厚,无论是高段教学的深度把握,还是低段教学的趣味引导,都存在明显短板,唯有中段教学还能胜。我认识到自己经验的匮乏,在面对复杂的教学任务时手忙脚乱;心态也不够平和,容易被压力击溃。尽管工作态度端正,可能力上的欠缺却成了前行的阻碍。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情商不高,不擅长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夸奖。
原来,认识自己从来不是简单的自我总结,而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剖析。它需要我们直面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局限,在挫折与困境中重新审视自我。改变或许很难,但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又何尝不是成长路上的一大步呢?这场自我认知的旅程,让我明白,唯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