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一个记忆力不行的人,背书要背很多遍,小学开始就知道要把作业和一些事情记在笔记本上,不然我转眼就忘了。
很多和我接触过的人都惊讶于我记忆里的短暂,但这并不妨碍我少年时期成为一个学霸。因为考试,并不仅仅是对于记忆力的考核。
而我对应自己这个缺陷的做法,就是把事情都记下来。学生时期是笔记本,工作时期就是电子笔记本。
而这一做法,就和《第二大脑》作者说阐述的理念一样,我们要构制自己的外置大脑,把自己的第一大脑释放出来,专门去思考有创造性的东西。而这个外置大脑,就像你的储藏室一样,放着你的过往资料,而你只要拿着钥匙,就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平时,却不会占用你第一大脑的额度。
因为人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忘记了他所有经历过的东西,那他和白纸有什么区别?这也是阿尔茨海默氏症让人觉得恐惧的原因。而记录,也就是外置的第二大脑,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电影里面的那些因病而无法进行短期记忆的人,就是靠着自己的日记和录像带,找到自己过往的轨迹。和《第二大脑》说倡导的记录是一样的,是记忆定义和维系了我们的角色和存在。
而第二大脑还能帮助第一大脑去客观化,人的记忆是会骗人的。很多人以为自己记住的那些便是真相,但其实去问同一场景中的不同人,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内容。因为视角,感觉和记忆的加工,会让事实失真。而第二大脑能够跳出第一大脑对于记忆的修饰,再重新去审视当年那件事。
那我们要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第二大脑呢?
首先是记录,要尽可能记录下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才能更加方便后期的加工,整理和利用。
而这些数据的记录,就需要有规划,有计划地去培养,比如我让自己学《奇特的一生》那样去记录时间,做到尽可能不遗漏(借助app),就花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然后才能进入反馈,调整的阶段。
所有的记录最好是一元化,也就是集中在一处,更加方便搜索。
作者在书中提了好几个软件,但是我目前用得比较好的,就是Notion。它是非常自由的,可以随意拖动block进行调整,非常适合我这样爱折腾的人。
Notion基本上相当于我的资料库,把所有的资料都一股脑丢进去,然后再进行整理加工。后面需要找什么资料,就一次性在这里找就行了。
而且它也可以进行双向链接,构建属于自己的网状立体结构。
除了记录,还有就是真正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目标管理和待办清单。
这个方面我用的是ZOHO,这是一款自由化很高的销售软件,我主要用它来建立任务和日程表,方便我管理自己。同时里面还有客户和商机的建立,方便我管理工作。这些功能都是可以挂钩的,加强了不同区块的链接。
它最让我满意,也是Notion做不到的,就是它可以设置工作流。我的常规操作,都可以一键完成后续任务的建立,不用重复性地去复制黏贴。
这两个工具的使用,就相当于我的第二大脑,把琐碎的事情,都让它们来处理,而我主要专注于写作思考就好。
作者在最后一章还提到,第二大脑是可以继承的,可以传承给后代。确实,在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想还是不想,你的所作所为都会变成数据被记录在案。而你的所思所想,也可以变成数据,记录在云盘上。
但可能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希望死后那些数据被销毁,或者被部分销毁,毕竟可能很社死。
当然应该也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一生是非常棒的,要当做宝贵的财富留给后代和社会,这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愿我们都能像《第二大脑》里面所说的一样,通过它释放出自己更大的潜能,共勉!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