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心情非常沉痛,结尾实在猝不及防,原本暗暗期待的解救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彻底终结。
关于纳粹与集中营的电影很多,书也很多,比如《安妮日记》。这一部,从节奏上看,似乎并不出色,反而有些太过缓慢,也没什么“人性的光辉”,主人公也没什么特别鲜明的个人色彩,但是正是由于前面的温吞与平淡,才有了结尾瞬时终结的巨大轰鸣。
说它平淡也不对,被呼来喝去负责削土豆的犹太爷爷,淡淡说起以前曾是医生,足以让人心头一紧。Bruno妈妈对他的一句谢谢,也是阴霾天气里难得的一丝阳光。这部影片相比相似题材的影片,更有日常气息,它没有什么特别戏剧的场景,连最后的铁门、一排排的“睡衣”,都是静寂的。可是日常中的一句句话,从不同人的口中理所当然地说出,才更是一片片锋利的刀子,残酷得不留情面。
Bruno跟穿条纹“睡衣”的犹太男孩Shmuel隔着集中营铁丝网的友谊,是难得的温暖。只是,Bruno也会因为惧怕被责打,而谎称Shmuel正在吃的点心不是他给的,导致Shmuel被当成小偷打得眼眶淤青。这不英勇,但很真实。在无力抗拒的惩罚面前,小孩子很自然地退缩,就像绝大多数大人一样。Bruno辜负了Shmuel的信任。
接下来的日子里,Bruno天天跑去找Shmuel道歉,直到见到他,承认自己当时的胆怯,承认自己心里的纠结。最终分别的时候,为了弥补上次的错误,他主动提出进入集中营,帮Shmuel寻找失踪的爸爸。在集中营行走的时候,他有心虚,有胆怯,也提出想要回去,最后还是信守诺言,踏入营房。这一次,他没有辜负Shmuel的信任,可是作为观者,还是宁愿他忘了这个承诺,遵从Shmuel的提议,让Shmuel通过挖好的洞从集中营里爬出来。
片中最让人痛心的,大概就是Bruno对爸爸的信任。一开始,爸爸自然是他心中的英雄,一个士兵军官,负责掌管一大片“农田”,努力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后来,他渐渐知道农田并不是农田,看到爸爸如何对犹太爷爷被殴打无动于衷,开始心生怀疑,于是他问Shmuel:“你有没有怀疑过你爸爸不是好人?”这种怀疑,对他而言,肯定是特别痛苦的。因为,当他偷偷看到爸爸为来访军官播放的集中营生活的影像,影像中集中营里的人过着有球赛、有甜点的幸福日子,播放完毕爸爸出来时,Bruno跑上去紧紧地抱住了爸爸。他一定想,爸爸果然还是好人,果然还是好人没错。
只是,他信任爸爸,信任爸爸制造的影像,信任影像中虚饰的田园和宁静,这也让他轻信了集中营的安全,没有看到其中满满的罪恶。于是,他挖了个洞,钻进了集中营,也钻进了命运的漩涡。信任,最终毁灭了他。
同样是对爸爸的信任,同样是集中营,《美丽人生》到底柔软许多。自始至终,小主人公生活在爸爸编织的美丽谎言里,认为这是一场盛大的游戏,只要赚够足够的分,只要赢了这场游戏,就能得到一个大奖——一辆真的坦克。为了继续这个梦境,爸爸以滑稽戏的步伐走向死亡。而故事的结尾,小主人公真的如愿以偿坐上了真的坦克。伤感,却也乐观、温情。
相比之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残酷许多。信任,可以给尖利的现实蒙上一层雾,这雾让现实显得柔和,却也让人察觉不到那迎头而来的无情而锋利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