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受限,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容易出现压疮这一严重并发症。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脊髓损伤后,患者感觉功能减退或丧失,无法及时感知受压部位的不适。同时,肢体活动障碍导致患者难以自主改变体位,使得身体某些部位,尤其是骨隆突处,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足跟等,承受的压力长时间得不到缓解。
压疮的形成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初期可能只是皮肤发红,若压力持续存在,会发展为皮肤浅层的溃疡,出现水疱或破损。随着病情加重,可深达肌肉、骨骼,引起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脊髓损伤患者压疮的发生至关重要。首先,要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每隔 1 - 2 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坐垫,能有效分散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刺激。加强营养支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应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治疗。轻度压疮主要通过减压、换药等措施促进愈合;严重的压疮可能需要手术清创、植皮等治疗。
总之,脊髓损伤患者及其家属应充分了解压疮的危害,重视预防工作,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压疮,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