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6 周一 晴 2❤
每个写作者可能都经历过这样子的阶段,不知道写什么?哪怕知道该写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下笔。从哪个角度去诠释?
每过一阵子就会出现一次写作的“瓶颈”,似乎生活停滞了,岁月里找不出口写的东西,没有思路,让一篇文章呈现。产生自我怀疑,该不该在写字条路上继续下去?或许自己真的根本就不是这块料。
这样的情绪有时长可能长达半个月,有时短可能一两天就过去。但处在这样的阴影下的日子,每一分钟都是煎熬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另外一件具体可做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事情往往会朝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方向发展,在完成另一项工作的同时,灵感同时也就被激发了。
有人在文章中提到过,这或许就是一个考验,一道往上走必须要经历的坎,扛过去了你就会更进一步,更上一层了,若不能过去就此止步也不无可能,全在于你个人的机缘,和你对写作热爱程度。
这一切都是别人说的,换句话说,都是别人的经验,很多事我们不光要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去做。很多别人告诉我的道理不一定就是真理,永远要相信事在人为,只要不到最后那一刻就不应该放弃希望。
或许我们能为自己做的还可以再多那么一点点。
静书不是什么大神,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更多的经验足以成文分享给大家,然艺术源于生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好高骛远,几天就成大神的春秋大梦,一个字一个字地码;一本书,一本书得看;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去积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从现在起,为了你的每一个梦想,踏踏实实的去努力。
所谓输出与输入的关系,说的通俗一点就像一池子的水,我们要用它来浇灌干枯的禾苗,将荒漠变成绿洲。他的前提是你有源源不断的水注入,保证一定的量,再加上你能够疏通河道,让水顺利的去到它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对文字这样抽象的东西来说,要的还不仅仅是毫无选择的输入。而是要就某一个问题、某件事物进行较为细致的研读,进行有目的积累。并且再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整合和规划,方便你需要时能够快速的从脑子中提取。这是一个有效的加工过程,平日读书的话,个人觉得还是要更广泛的涉猎,毕竟每一个领域都会,刺激我们不同的想法,在未成形前所有眼睛看到的感受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后的灵感。
自己非常喜欢的语段,你个人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最好还能进行纸质的摘抄,方便你随时都能够再次的查看翻阅等等。
所以如果在遇到问题,在出现无话可说的困境。不妨问自己我的输入够吗,我的知识储备里面是不是每天都有所更新?不要光去纠结怎么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吝啬向所有的人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非常多独一无二的东西,从装扮到为人处事儿,无不体现着个性。
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和前提,想要妙笔生花,达到字字珠玑的地步。那么永远不要忘了。信息的输入才是那个根本,决定了我们的根深叶茂程度,或许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能飞多高。
我不想讨论读书的有用论、无用论,甚至是什么功利论。我更认为事事无绝对,就拿我自己来说,为了写某类文字,我会专门看与之相关的书,就当下而言,可能我是有用论有可能带有一些功利色彩。可这难道妨碍我吸收知识了吗?难道就抹杀了我对文字的喜爱之情了吗?
比起那些只停留在嘴上,而无行动的人。哪怕我的行动是有一些功利性质的又有何妨呢?只要我做的事情是正义的、不妨碍他人的,是自己真正热爱的,那么是不是有一个高大上的理由和明目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想那些一夜成名的事情。要想顺利输出,让咱们一起从有效输入做起吧,相信后即必然薄发,量变达到相一定的水平极大可能引起质变。
给自己更多的信心,然后用脚踏实地去践行这个信心,鼓励自己在这条路一直坚定的走下去,不遗憾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