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对读系列 1
《檀香刑》与《邪不压正》
【注】:本人忝列文科生队伍,但向来缺乏艺术修养,此处仅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讨论批评。本文谢绝一切转载。
三个爸爸三个爹 ——《檀香刑》与《邪不压正》
《檀香刑》的故事发生于晚清山东高密县,民女孙眉娘的亲爹孙丙武装抗德,德国向清政府施压,县令钱丁奉命捉拿,从京城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则负责行刑。县令钱丁是孙眉娘的干爹和意中人,刽子手赵甲则是她丈夫赵小甲的父亲,她的公爹。
全书的主线就是从抓人到行刑的整个过程,其间穿插着地方民俗猫腔表演、叫花子劫狱等情节,斩六君子、闹义和团等背景事件。记述方式则是在五位主要人物以及旁观者视角间切换,通过旁观者视角的描写和人物自己的讲述构建起完整的事件。
故事不复杂,主干情节都指向四个人之间的人物冲突,随着冲突激化,人物也就走向悲剧的深处。每个人都有理,每个人都无奈,每个人都在挣扎中走向毁灭。
猫腔大师孙丙先与德国技师结仇,复又目睹洋人暴行,国仇家恨驱使他联合拳民,做出愤怒残忍但徒劳的抵抗。
县令钱丁进士出身,娶妻名门,却夹在忠职听命与保境安民这两种信念之间进退不得,最终选择了以毁灭的方式回答这一切。
就连万人之上的山东巡抚袁世凯,也隐藏有自己的苦衷:放任民众抵抗侵略,只会招致更严重的侵略,带来更多利权的沦丧。
苟且顺从,难以躲避八方来祸;挺身反抗,无力挣脱六道轮回。各色人物各自的选择,共同构成了这种无法解开的交织与冲突。冲突由明暗双线串联,明线是“刑”,暗线是“戏”。 刑,以死儆生;戏,以假言真。庙堂金銮,以酷刑树立威严;江湖草野,以猫腔纾解苦难。行刑,涂一脸红彤彤的鸡血,半是做戏半是壮胆;做戏,舞几把光灿灿的刀枪,先是模仿后是表演。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在伯仲叔季、三教九流中扮有一席角色,多数字正声圆,少数荒腔走板;维新的志士,盗银的太监,褪去平日戏服,无非刀落血溅。一言九鼎,鞭笞天下者,或许面对良知时早已假戏真做不觉罪愆;八面玲珑,逢场作戏者,或许内心残存的灵魂正受千刀万剐永世难安。
全书结局,钱丁目睹了刑场德军射杀猫腔戏班,悔恨中刺死孙丙以提前结束酷刑,孙丙遗言:“戏……演完了”。刑与戏双线至此合流,人物的冲突与悲剧得到收敛,于高潮后收入尾声,人物命运的苍凉感、时代命运的绝望感随之奔涌而出。没有解药的悲剧,就是一种绝望。
同样是三个爸爸,不同于《檀香刑》中的横向冲突,《邪不压正》全篇所展现的,是纵向的成长和嬗递。
故事发生在1937的北平,李天然幼年时有个功夫高强,德行深厚的师父,因拒种鸦片被大师兄勾结日本人灭门;在美国习武学医矢志报仇时有了美国特工亨德勒爸爸;亨德勒死于地下斗争后,李天然的爸爸变成了身为辛亥功臣,隐居北京经营一方的蓝青峰。
全片在飞檐走壁的仙侠气中,淡化了冲突本身的血腥气,而主要通过多组对比反映主题。师父武功高强,刚亮出招式便被子弹洞穿;大师兄朱潜龙杀了师父,又为师父立像,每年率众跪拜,师父死于抵制鸦片,墓前大片罂粟却开得鲜艳;日本特务根本一郎在北平的鸦片仓库,竟是书声琅琅讲论语的庭院;美国特务亨德勒虽说得一口流利北京话,内心却蔑视中国的落后和混乱;剑桥毕业的唐凤仪,每天只是盘算着在朱潜龙面前争宠,夺得正妻地位,从小裹脚的关巧红,却能放足、离婚,独立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蓝青峰外有辛亥旧人、美国盟友,内有北平十二座宅院,城里的人力车夫都是他的特务,一人布了十五年的抗日大棋,最终只是走向穷途末路。虽然没有复杂的剧情将角色联结起来,新与旧、华与洋、邪与正的几组对比,也集中展现了乱世中人的矛盾和迷茫。
每个人都迷茫,每个人都在犹豫,每个人都试图寻找出路。全片高潮处的点睛之笔是蓝青峰哽咽中的一句“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人要反清复明却又忌惮人心,有人要下盘大棋却又当局者迷,就连影片末尾闪现一幕的张将军,最终也是以战死沙场的方式回应外界的质疑和内心的迷茫。
如果说《让子弹飞》讲述的是旧轨道里马拉火车的强大惯性,刻画的是胸怀救世良方的革命者大业未成的落寞与孤独。那么《邪不压正》则讲述的是十五年后,那辆脱轨的破火车,在荒原伫立,被黄昏吞没,百般努力却四处碰壁,百思不解而四顾茫茫,无人知晓前途何方。蓝青峰一代人目睹了很多:皇帝倒了,鞭子落了,协和医院的不老针没有让沉醉鸦片的老大帝国重焕生机,剑桥镀金归国的时髦才女也没有解开满头的裹脚布。北平城头王旗变幻,旗下依旧是西洋的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是北洋的改头换面山重水复是东洋的蚕食鲸吞磨刀霍霍。山雨欲来,蝉鸟乱鸣,上至辛亥元勋,下至女佣走卒,每个人都试图用尽余力,决胜负于一击之间,为迷茫找一个答案。
他们最后似乎找到了。
李天然复仇完成,蓝青峰告诉李天然:“你应该给自己找个儿子了”。历经风雨,走出父辈的阴影,一个阳光、独立而充满血气的新青年走向成熟。八年之后,历经枪林弹雨,走出积弱的阴影,一代青年走向新生。在代际的交替间,一代青年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答案。电影没有拍出的结尾大概还是:屋瓦错落间,飞动着一衫白衣青年,步履轻盈,往来自由,超脱于地面的尘土和血火,飞向更远处。最初尚能分辨,钟鸣,鸽哨,风吟,白衣,青瓦,蓝天,继而渐渐远去,浸溶,漂染,白云染成鸽羽和衬衣,清风浸入古钟和瓦檐,澄净的秋阳里,清风白云渐次漫漶,模糊,天边一片静谧的光亮……
《邪不压正》其实更适合写成小说(不是《侠隐》),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叙事破碎和转折突兀的问题。同时,许多细节意味深长,电影里只好一闪而过,十分可惜,比如梁先生的肾、庄先生的岛、蒋先生的日记。若是改成小说文字,恐怕不会有这种甘露琼浆穿喉过的遗憾。《檀香刑》画面感强烈,冲突性强,也可以改成电影,只是人物心理描写的神采不好转译,会有小遗憾。(当然血腥暴力色情不好过审又是另一回事)。对比来看,电影一晃而过,受众难以时刻跟随作者的思路,小说则可以缓急由人,更加便利。
同样是三个爸爸三个爹,同样是讲那段痛苦,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横一纵,书的结局该是问号,电影的结局该是感叹号和省略号。二者既有迥别,亦有微殊,穿越对读,实在是很有趣的。作为一名高中勉强毕业的高三学生,阅读和阅历都有匮乏,对比理解不同的艺术文本,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