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什么时候,喜欢上了读书。但对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却记忆犹新。那时只有四五岁,还没上学,还不识字,家里不知哪来一本画报,书页裁剪得整整齐齐,封面印刷的精致清晰,彩色的封面非常漂亮,那是一个胖胖的泥阿福,翻开书,竟然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书上的字我虽然不认识,但里面的图片却吸引着我,一页一页翻看完,翻完一遍,又一遍。
到了上学的年龄,接触到的书就是课本,每次发了新书,我都轻轻拿起,闻闻新书那特有的油墨香,就像是很享受地在闻一盘美味佳肴,然后小心地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着。我迫不及待的把书上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有时一本书一天就能粗略的看完,看完书后才想起把每一本书都包上书皮,那时没漂亮的书皮纸,只有清一色的牛皮纸,但我也规规矩矩地按书的大小裁好纸,再认认真真地包上,还特意在书的右上和右下角各留一道折痕,包完后在封皮上工工整整地写上科目年级和自己的名字,刚包完的书有些翘,还要在枕头底下压几晚才变得平整,到了三四年级,家里似乎有了挂历,就把上一年的旧挂历拿来包书皮,喜欢素净的就用白的一面,喜欢彩色的就用有花有人物的那面。因为喜欢书,所以把包书皮当成一件郑重其事的大事来做。
上五六年级时,教语文的老师非常喜欢写作,也常常教我们一些写作的方法,鼓励我们写作投稿,那时我订阅了小学生作文,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课外书,每次发下新期刊,我都迫不及待地翻看,甚至下课都不出去,那时候我们班一位作文非常好的同学,居然在某次作文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而且还得了奖品,这让我们羡慕不已,也大大激发了全班同学写作的热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又无意中在同学家看到了一本叫《七色花》的童话书,当时觉得这个故事很神奇,甚至认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七色花,梦想着自己也有一朵这样的花。不久,还是在同学家里,我又看到了一本《山海经》,里面精卫填海和后羿射日的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两本中外经典故事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充满想象的奇幻世界。
在五六年级时,上师范的姐姐把它的课本拿回家,我也如饥似渴地看起来,里面有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有写中国女排的报告文学,其中最吸引我是一篇人物传记《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那个叫袁和的女子,她的传奇经历深深地吸引了我,她,虽然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的普通的糊纸盒的小工,却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未来满怀梦想,而梦想又激励着她去读书。没有书,她就去向人家借,借书抄书,自学。最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但自学完了大学的课程,而且被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蒙特荷里亚女子学院录取,得以出国深造。袁和的一句话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碗鸡汤,“为了打开新局面而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丢脸的,放着机会不去尝试,才是真正的丢脸。”我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抄在纸上,贴在文具盒里,时刻提醒自己,不放弃,不懈怠。
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同伴去了县城的图书馆,那里书多得让我眼花缭乱,当时心里竟有一个非常幼稚的梦想,将来有一天我能在这儿上班多好啊,那样,不用花钱,我也可以每天都看到自己喜欢的书了。
后来,上了初中,又接触到一本非常非常好看的杂志叫《读者》,上面那一篇篇励志的哲理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也开拓了我的视野。 从那时起《读者》就成了我非常期待的杂志,可是因为买杂志要去城里,而且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不能期期都买,再有初中的紧张的学习生活,也没有时间看杂志,所以没能看几本。后来,上师范了,看书变得方便了很多,同学经常会买《读者》,我们就互相传看。学校的图书馆也有很多书,每星期都可以去借。可是,一放暑假寒假就没什么免费书可看了,不过本家有一个老师,他是教初中语文的,他家离我们非常近,有一次无意中去他家,发现他那有许多藏书,我赶紧借来几本,记得借过《金粉世家》和《红楼梦》,可是因为他家有只大狗,每次都吓得我胆战心惊,所以去得也渐渐少了。
等到自己也参加工作了,渐渐的自有能力买喜欢的书了,除了《读者》还会买《演讲与口才》。后来,有同事又向我推荐了《意林》杂志,从此几乎期期买,不知不觉家里已经有几大箱书了,到了搬家的时候,这些书都是自己最爱的宝贝,舍不得卖掉。想哪天拿出来再看看。
现在眼睛比以前近视了很多,不能看太厚的书,但还会经常看些杂志,因为人在尘世中,心不免会蒙尘,这就需要书为它洗洗澡,洗去上面的灰尘;心也不免会生病,就用文字来治愈它滋养它,让它始终活力满满。
人生之路,书助我们轻松前行,与书为伴,终身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