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拉德博士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上课伊始大家被他有趣的肢体动作深深地吸引,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着实像一个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圣诞老公公”,的确,杰拉德博士的课堂轻松幽默,但又不失严谨,杰拉德博士对英国教育体制的背景及发展了如指掌,其对任何一个阶段的发展或任何一个改革的讲解都信手拈来,在座的同学都有着丰富的教育体制思考经历,因此对杰拉德博士的专题颇有思考和共鸣,课堂中不时有人与博士进行理念的交流与碰撞,博士对于双方的互动颇为兴奋并不时大呼“good questions”,同学们也收获颇丰,对杰拉德博士未完待续的第二部分内容(评价体系)甚为期待。
一、各种办学体制概览
首先,杰拉德博士从“What is a ‘school’ in the UK?”引入今天的课程,据他介绍英国的学校办学性质比较复杂,也可以说多样化,有些学校的办学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有些学校由当地政府出资办学,还有些学校是由比较有实力的组织出资办学并运营管理,从它是学院或是否自主办学就可以看出其办学性质。学校可以成为更广义的“学院”的一部分,其实不是学院,还是中学,只不过几所学校结成同盟,一起工作,共享资源,故称之为“学院”。有时,一些较有实力的大型组织如某所大学就可以办成这样的“学院”。 由于学校的办学性质不同,其学校体制也会大不相同。比如有些是公立学校,于家长来说,不需要付学费给学校,而有些是却需要收费的私立学校,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翻译,恐怕会“南辕北辙”,比如‘Public’ shool其实是私立学校,尽管人家叫“公学”,比如著名的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不仅收费,且价格昂贵, 而state school才是真正的公立学校,其招生时大多都会考虑孩子家庭居住的远近,不会考虑孩子的个人能力及家庭状况,当地政府一般会提供前一年学校招生区域的信息。
另一种学校为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s),招收11岁至18岁之间的学生,通常也是免费的,但想要入读文法学校必须通过一项名为“11 plus”的特殊考试,学校要么只招男生,要么只招女生,在校学生的性别是是单一的。还有一种学校叫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 school),这类学校对孩子的能力没有要求,通常是男女混合招生的。 教会学校(Faith schools)通常优先招收教会家庭子女,关于这一点目前社会上也存在不少争议,因为任何一种信仰都会提倡“爱和平等”,而教学学校的招生规则明显违反了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没有任何信仰的家庭来说有失公允。 博士还将英国不同地区教会学校所占比例图与我们做了分享。
讲座中杰拉德博士还特意提到了一种颇为特殊的“学校”-home-school,目前英国大约有3000名孩子在家学习,所谓在家上学,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做主孩子的学习,即使在家,孩子也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学习,可以由家长教学,也可以花钱请人教学,地方政府会派人定期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和督查,只为保障孩子即使在家也可以接受到标准的教育,从这一点来看,英国政府在“保护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做得极为到位,相较于中国的“口号化”管理制度,人家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一般都是在学校遇到“重大事件”的孩子,比如曾遭遇过较为严重的校园欺凌、比如其行为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等,讲到这里,我们都很好奇,因为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开除学生”一说,大家对义务教育相关法律都很清楚,可是博士说,在英国被遣送回家上学时不违法的,当然,不到万不得已,学校是不会将学生“开除”的,因为据一项调查显示,监狱里不少人连基本的读写技能都不会,可见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一点与中国教育现状也颇为相似,因为在中国有一句话“多一点读书的日子,就会少一点进监狱的概率”,尽管两国的教育法律制度不同,但对于教育价值这一观点的认同方面是一致的。
无论是细化为哪一类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自主学校办学效益卓著的可能性更大,就全国22%学校的平均办学水平而言,30%的自主学校比它们更为出色。
二、教育关键四阶段
接着,杰拉德博士给我们列出了Chronology大事年表及教育的关键阶段: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0-4 岁,Key stage 1: 4-7岁,Key stage 2: 7-11岁,Key stage 3: 11-14岁,Key stage 4: 14-16岁,国家法定入学年龄为5岁(大部分孩子在四岁就入学了),大部分孩子在2-3岁的时候会读pre-school,这是需要自费的,小学的年龄为4-11岁,中学的年龄为11-16岁(通常会持续读到18岁),满18岁就可以申请入读大学,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官方毕业年龄通常为16岁,但是大部分孩子为了参加‘A’- levels考试和申请大学都会继续留在学校就读,‘A’- levels只考三门或四门课程,学生通常在入读中学之时即已选定考试科目,而这种考试体制在当今社会也被不少人诟病,他们认为:过早地专注于这几门课业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孩子对其他课程知识的了解,其视野也会变得狭窄,其实这个和中国高中的文理选科差不多,大部分学校在高一时就会进行文理分科,其实这也是个千古难题,关于文理分科和大综合体制,国内对于二者利弊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在这一点上,中英两国面临的教育困境是极为相似的。对于那些不想申请大学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必须要进入一些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和深造。
三、特别的“特殊教育”
关于教学方法,通常是小组合作和项目式学习,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有效参与其中,但也不排除个别特殊的孩子的低效学习,好在几乎英国所有的学校都有助教,如果有些孩子在身体或精神方面比较特殊,通常也会继续留在综合学校就读,因为,在英国,人们认为,他们有接受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更有利于这些特殊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当然,如果是聋哑的孩子这种极为特殊的情况,还是会送去专门的学校接受教育。据博士介绍,英国的特殊教育学校非常之少,英国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正逐年吃紧,如果增设特殊教育学校,会让他们在教育投入方面更加艰难。
四、与教育相关的社会因素
杰拉德博士对学校教育的社会方面颇感兴趣,并为我们进行了一一阐述:学校统一制服的意义,反校园欺凌制度的建立,学校是否要对所有孩子提供免费午餐,是否应该增加学生在校时长,家校协议等。就“学校午餐”这一方面来说,截至目前,英国各个学校的免费午餐提供状况不尽相同,我们前几日参观的Earlsdon小学只为7岁以下的小朋友提供免费午餐,其他年级的孩子要自带午餐,有些学校不为任何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如果享用午餐必须付费。关于“学校是否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午餐”这一事件,英国人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及争议。不少人认为英国每一所学校都应该为在校孩子提供免费午餐,尤其是一些公立学校,一些在校学生的家庭收入并不高,甚至有些家庭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健康午餐,不能享用健康午餐的儿童更易肥胖,英国人民已经意识到英国儿童的肥胖率一直在欧洲居高不下,因此,不少社会人士极力呼吁在英国政府的敦促下每所学校都能为孩子提供免费健康营养午餐,这样会大大改善过多英国儿童肥胖的现状。
说到英国的反校园欺凌,的确值得一说。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孩子们正直青春年少,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磕磕碰碰、“打打杀杀”在所难免,普天之下,各国儿童都会遇到校园欺凌这一问题,这就非常考验国家、地方及学校对待此类事件的态度及处理机制的建立,据博士及Fei介绍英国在反校园欺凌方面做得颇为成功,他们通常以“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模式开展反校园欺凌教育,在国家政策上,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在社会层面,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从2005年起,英国每年的11月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在教育者层面,强调教育工作者在关注青少年学生成长上的法律责任,近年来,英国教育当局高度重视老师在服务管理学生行为上的地位和作用,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老师的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校内行为,也关注他们校外的表现,对学生校外行为进行管理,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就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据了解,2007年,英国启动了一项小学自助反欺凌工程,主要是请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协同老师,一起反对同学间欺凌行为。据Fei介绍,目前英国的儿童及年轻一代反校园意识明显大大高于其父母,这也印证了英国当局反校园欺凌工作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自力更生”的大学教育体制
博士最后还提到了英国大学教育体制,与中国大为不同的是,在英国读大学要自己付学费,父母没有义务再为大学学费“买单”,因此不少人就会在读大学前仔细权衡读大学的花费与大学给找到好工作带来的收益,当然,还是有不少有能力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他们可以通过贷款或兼职工作等方式保障大学的花费。
六、且听且思
英国办学方式灵活多样,从自然生态法则来看,百花齐放才能春意满园,多样性会有力促进教育生态的良好发展及可持续进步。 英国教育体制普遍注重孩子的合作学习及项目式学习,鼓励孩子进行创造式学习,全社会都在致力于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由、向上的学习及教育环境,尽管英国人对其基础教育颇多诟病,但从其顶端生态链的高等教育来看,其教育体制的大方向一直是令人不可否认的。
英国教育体制在不断的变革与反思中得以完善,都说英国人是保守、守旧的象征,但在英国的高等教育虽名誉全球时其依然意识到基础教育存在课堂自由散漫、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2014年英国教育代表团去中国上海取经,近几年英国学校在数学教学方面已发生了全新的变革,我们访问的Earlsdon小学正在使用的数学教材就是效仿上海的教材。一个好的教育体制一定不会“知足常乐”、固守陈规,一定是在不断与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教育体制进行沟通交流,博采众长,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英国的教育体制是基于“孩子为中心”而建立的,从英国政府、社会及家庭在儿童身心安全、儿童健康等方面的做法可见一斑。英国致力于在网络安全、反校园欺凌等安全方面进行“真实的教育”,不少英国民众“健康营养午餐”配置进行争论,不难发现,各方力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同时英国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比如针对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会有助教相助,针对在家上学的孩子政府会定期督查和跟踪其学习状况等,英国人对儿童工作的“落到实处”值得我们学习。
外国的月亮未必是圆的,外国的空气的确更新鲜,古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今有十五人漂洋过海来取经,此去经年,但得英式教育真经一二,愿为祖国教育能有“良辰美景”略尽绵薄之力。
ps:夜已深,而家乡已是白昼,朝阳升起的时候,放学后回来一口气敲下六千多字,加之英文还要逐步翻译校对,颇为耗时,但对英语的提升大有裨益,愿不负经年,不负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