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部分
很多时候,在属于我们的舞台,或演讲或主持或讲课或分享,明明是我们大展身手,光芒四射的时候,结果却十分尴尬的发现,“我去,脑袋一片空白”!
不要忧伤,不要着急,其实忘记也很正常。然而有趣的故事,过多久我们都记得,为什么呢,因为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一环扣一环还很有趣。所以,为什么不让演讲像故事一样呢?
从此,你只需要三个步骤,就能掌握故事性陈述的秘诀,从此告别大脑空白的尴尬。
适用边界:需要讲明道理的时候,用一个启发性的故事远远好于枯燥的陈述。而故事,有趣的比冗长无趣的更容易让人产生听的兴趣并记住,贴近生活的比少有人经历的更引人共鸣。
讲明一个新的抽象概念时候,用一个平时与大家息息相关的熟悉的事物做比喻好理解得多。帮助我们乃至听众记忆演讲内容,除了好的故事,还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视觉笔记,充分帮助记忆理解。
1.分类收集故事
平时注意收集有趣的故事,分类存储,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还可以跳出故事本身来说其他的东西。有的故事甚至还包含几个类别,可以单独存于一个文件夹或者同时存在对应类别的文件夹中。
2.用故事做骨架
用因果关系和逻辑条理清晰的故事来带大纲,把前言后语串联起来。
3.给演讲画人添衣
最简单的演讲就像画人一样,先勾勒出头部——主题,再描出身体——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最后添上衣服——加上自己对故事的感想,最后结语。
A部分
A1:过去,你有遇到公众场合演讲的情况吗?你有忘词吗?
排除掉工作日的讲课,演讲对我来说不常遇见。上一次,还是在拆书帮第七期训练营做作业时的分享。
第一次做I的分享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记性不好,直接把稿子拿上去讲了。
反思:在如此简短的分享中还不能脱稿感觉还是有点丢脸的。而且,看稿子会减少看听众的时间,影响演讲者的控场力。
第二次做I以及A的分享时候,利用十分形象的手绘笔记,一些对概念的比喻,我轻松记住了自己讲的内容。后边A部分的故事,更是无需多费脑细胞,大家也是看着生动形象,理解起来又快又有效。
反思:充分利用人心理生理规律。运用贴近生活的故事、手绘的笔记、形象的比喻,让健忘的我轻松记住分享内容,让听的同学们形象的理解记忆了我们分享的内容。
A2:未来,你将如何运用以上方法,记住演讲内容?
step1
平时注意收集各类故事,刚在对应类别的文件夹中。我已经在开始做这事了,虽然故事目前还不多。
step2
演讲的稿子运用小故事,让大纲内容变得有逻辑有联系。比如我要分享一个关于幸福人生的主题。我可以先说主题,幸福的人生是让自己愉快,让别人愉快。然后运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最后点出感想。
step3
让整个演讲变得像画人一样简单,故事加感想,锦上添花。
(1)画头
“幸福的人生,不仅是让自己愉快,也是带给他人愉快的。要怎么才能做到呢?让我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2) 画身体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
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看自己当成别人。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
少年说:‘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的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3)画衣服
“这四句话,看似简单,每一句话却都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简单说一下我的认知体会。
☞把自己当做别人:
其一,当遇到对自己的不公和冷嘲热讽甚至一些悲剧时,别太把自己当回事。避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学会转移负面情绪,不令负面影响扩大。
其二,跳出来,作为旁观者来客观看待自己,可以避免自己主观脾气所造成的一些偏见,可以学到更多。
☞把别人当做自己:
换位思考,站在别人角度上想问题,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人往往是比较看重自己的,把别人看的像自己一样重,并且让他人感受到了你对TA的尊重,你也会获得同样的尊重和关注。从而相处合作会更融洽。
☞把自己当做自己:
干活可以拼命,却要注意身体。凡事有个度。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以及希望被人尊重,被人关爱,都需要先学会自尊、自爱。
☞把别人当做别人:
别人毕竟也是人,很多事TA自己会处理,也不必插手。很多操心都是多余,否则会活的很累。做好分内的事就好。
这四句话其实都在说一个道理,在对待自己和别人时,不要过于绝对化,平衡好彼此,不要过于极端,而要行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