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终身成长》P.113-114,片段选取:钟慰
【R:阅读原文】
什么是成功
研究结果 1: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在这些冠军身上看到的。
“对我来说,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不在于夺冠。”杰西·乔伊娜-柯西告诉我们,“……无论是运动的过程还是结果,我得到的快乐是一样多的。如果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或者觉得自己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我并不介意输掉比赛。如果我输了,我只要回到训练轨迹上来,接受更多的训练就好了。”
这种想法——认为个人的成功是付出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也是约翰·伍登的人生信条。事实上,他说过:“我们有很多很多场比赛都打得非常开心,和我们取得冠军的那十次全国锦标赛一样开心,就是因为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几乎打出了我们的最高水平。”
泰格·伍兹和米娅·哈姆是有史以来最争强好胜的两名运动员。他们热爱胜利,但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付出的努力,即使他们没能获得胜利。他们会为自己的努力而自豪,但麦肯罗和比恩却不能。
在 1998 年的大师赛之后,伍兹很失望自己没能像前一年一样获胜,但他依然对自己排在前十名感到很高兴:“这一周我付出了所有我能够付出的。我对自己的坚持感到很骄傲。”在英国公开赛之后,他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有时候,当事情进展不是那么完美,或者你对自己的挥杆不是很满意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分让我感到更加高兴。”
伍兹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希望成为最棒的,甚至是有史以来最棒的。“但是做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一点更重要。”
米娅·哈姆告诉我们:“每次比赛或者练习之后,如果你走下运动场时认为你自己尽了全力,那么你永远是一个胜利者。”为什么美国人热爱她所在的球队?“他们看到我们是真正热爱这项运动的,我们对彼此、对每场比赛都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而对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就是确立自己的优越性,目的就是这么单纯并简单。要成为了不起的大人物,比那些无名小卒更有价值的人。“曾经有一次,”麦肯罗说,“我承认我确实太自负了,好像整个世界都装不下我了。”但是关于努力和做到最出色的自己呢?麦肯罗却没有提到。“有些人不愿意反复训练,他们喜欢直接上场表现;另一些人则喜欢提前演练上百次。我就属于第一种。”记住,在固定型思维模式里,努力没什么好骄傲的,努力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犯错,我们不会害怕、更不会丢脸。
但曾几何时,我们不再冒险,只是不愿跌倒。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举手,只是不愿出丑。
曾几何时,我们会对自己说,我只能这样了。
我们懂了很多,反而无法向前。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改变了思维模式。我们慢慢由成长型思维变为了固定型思维,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变了。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对固定型思维者来说,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并且希望永远成功。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的不爱学习。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对成长性思维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思维模式不同,人生会截然不同。如果我们身处固定型思维中,只要愿意,我们可以改变。
1、接受:对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得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
2、观察:观察你的固定型思维人格,明确它出现的原因。
3、命名: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取一个名字,用它警醒自己。
4、教育: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它沟通,告诉它你将怎样从挫折中锻炼和成长,它就能支持和帮助你。
说一下我的拆书经历。在第一次拆书时,我提前4个小时到了场地,反复练了无数遍,为什么呢,我特别怕听到“请大侠再来一遍”。到2-1的时候,“再来一遍”不可避免的到来了,有一种说不上来的难受,想争辩、想放弃,然后我看到了《终身成长》。
我发现自己处于”固定性思维“之中,我决定去改变,(接受)我开始去接受(命名)”大侠再来一遍“,(观察)问题的原因是在于我惧怕被人否定,(教育)但过级本身并不是我的目的,被挂对我来说不是否定,而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正说明自己在不断成长。
心态调整之后,我进入了成长快车道,我会选不安全的拆页,找陌生的场地,3-1我被挂了四次、3-3被挂了三次,我会感谢每一位给我意见的观察家,每一次都会给我能量,状态反而越来越好,我也离一名优秀的拆书家越来越近。
那是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不渴望成功,恰恰相反,成长心智者非常渴望成功,但盯着成功并不能让我们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是在成功的原因上努力,而不是盯着结果。
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让我们终身成长。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故事:
虽然通过两年来的学习,我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成功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向成长型思维转变,但是还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固定型思维困扰着我,明明知道这样不对,但还是很难改变,比如我在参活动时不主动发言。
在上学期间就没有养成主动发言的习惯,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其实自己知道答案,也不会主动举手回答。当我参加工作后,将这种习惯也带到了工作中,多少次开会都坐在离领导很远的地方,只怕领导问到我什么问题,后来我认识到这是非常错误的,这将会对我的工作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我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但是这种被动的固定型思维还时有发生。
今年的4月1日,我到北京拆书帮翰林分舵参加了一次线下拆书活动,当时拆的书就是这本《终生成长》,这也是我走出校门后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能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在这件事上来说,我还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的,参加活动之前我就在想,彼此都是陌生人,谁怕谁啊,我一定要不拘谨放的开,充分的与大家进行讨论学习,但到达现场后,我还是紧张了,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从拆书家思考琦的引导促动来说,他是做得非常好的,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拆书前,她带领我们做了两个活动,一个是进行自我介绍,另一个活动是每两人配对,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深情的问候对方好,这是拆书家让我们放松的一个方法,但这时我就心情更紧张了,有些不好意思和不自信,在接下来的拆书活动中,我就特别担心拆书家要求我回答问题,我更不会主动的去回答问题,我参与讨论的也比较少,特别的拘谨和放不开,我也没想要主动去改变,所以这次拆书活动并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
反思:
这种不积极主动的固定性思维,使得自己懒于去思考,想一想太可怕了,我这种不积极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的原因,有时也不是不清楚,仔细思考后,发现深层原因是怕自己犯错。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
在下周末我们邯郸筹备拆书帮活动时,积极主动的发言讨论和解答伙伴的问题。
行动:
1、活动当天的中午要有充足的睡眠,保持充沛的精力,衣着干净整洁,充满自信的去参加活动。
2、针对活动的主题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功课,将可能碰到的问题,查资料,搜百度。
3、如果在活动中,我的不自信,不主动的问题又出现了,我应现接受自己,因为我原来就有这样的问题,先使自己不要过度的焦虑。然后观察我出现问题的原因,更可能的原因,还是怕自己说错。我会给自己的做法命名为“错了又何妨”,用它警醒自己。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教育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充分的释放自己,就是错了,也可以从错误中学到正确的做法。
4、我会提前与活动中最熟悉的一个小伙伴沟通,让他在活动多关注我,活动结束后,让他对我这次活动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