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一句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是无形无相的,既然无形,也无相,那也就是无限的。可以说,当有限了,也就有相了。
而道冲,则是说道的本质是空性的,涵盖一切,不障碍一切,只是单纯的存在,永恒的存在。
所以道的空性永远不会满,因为其本身就是圆满的,有限之物看上去是实在的,但本质上是无常的,可是道不会。道看上去是空的,但本质上是永恒的,圆满的。
因为它的圆满不是建立在有限的形式上,而是建立在无限的存在上。
第二句 渊兮似万物之宗
万物源于道,归于道。万物并不在道之外,而是在道之内。所以道虽然不可察不可见,如深渊一般,却又无处不在。
就好像大海的波浪,无论浪再大也离不开海洋。如若万物只是那刹那间的浪花,又如何与道分开呢?
只有当以形式而展现时,才会觉得似乎和道是不同的。
可是即然有形有相,那形象必然也是无常的。一个刹那是这样,一个刹那是那样。也因其本质是道,所以其形其用只是道中的幻影罢了。
当万物复归无形时,那么自然就体认到道的无限与永恒了。
第三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既然道是无形的,而万物又离不开道。
既然道是无限的,那万物的有限与分离也是假的。
既然万物不曾分离过,那么也就不曾锐利过。
即是不曾锐利过,那么万物也不曾相互伤害,相互破坏过。
一个波浪可能改变另一个波浪的形态,却无法改变其海洋的本质。那是不可能的,假的不可能改变真的。无常也不可能改变永恒。
所以在道里,哪里会有什么分歧,又怎么会有纷扰。
既然光只是道里的波纹,尘埃只是道里的幻影,那么哪里会有不同的光,哪里会有不同的尘。
第四句
湛兮似或存
道不可见,道不可闻,道不可知,道不可言。用有形之物又如何体认到无形的道呢,可是道虽然是无形不可见的,却一直存在,永恒存在。
有形之物不可能永恒,有限之物不可能长久。正因为道是无形的所以才长存,道是无相的如此才不灭。
第五句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没有生出道,因为道不存在时间,道只是永恒的临在,永恒的当下。所以又如何知道道从哪来,又向哪去呢?
如果道有来有去,那道还是永恒的道么?
来去是人思想的定义,言语有来有去,物体有来有去,声音有来有去,光线有来有去,但凡有形之物,都是有来有去的。
可无限的道,并非有形,也非有限。故而是永恒,故而不在时间里。因时间只和有限之物有关,与无限无关。
所以道无所来,也无所去,永恒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