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美食月饼,从何而来,有什么故事
文/成长新视点
月饼,为中国古代传统食品,别称有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和团圆饼等,原本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在经过不断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演变,逐渐被人们喜爱,并赋予了团圆美好的意义。
自唐朝开始,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并流传至今,盛传不衰。
一、月饼的来历演变及文化。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据传这是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外国带回了芝麻、胡桃等物种,给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称作为“胡饼”。
相传,唐代天宝初年一个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明宫蓬莱池畔赏月,因蓬莱池畔没有一个看月亮的最佳之处,导致皇帝不高兴。这时,一种被叫做“胡饼”的小吃端了上来,这个名字,更惹得玄宗对赏月失去了兴致。
“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开元天宝遗事》。
杨贵妃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随口说出“月饼”这个名字,令玄宗顿时大喜,“月饼”的名字由此被相传而来。
北宋时期,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制作方法流传民间后,俗称“小饼”和“月团”,有方形、多边形和异形。而后,逐步演变成为圆形,寓意团圆和美好,这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月饼,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是南宋吴自牧《梦梁录》。据记载,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并且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不只是在中秋节才有,而是一年四季的食品。
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经有酥油和糖作为内馅,这也是月饼的名称来源和做法主要依据。
元代,相传朱元璋领导起义抗元的时候,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赶走蒙古“鞑子”。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心灵手巧的面点师们,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了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必备食品。而且,一些典籍中,也都有明确地提到月饼。
明《西湖游览志会》中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的风俗日益盛行,并且有了“团圆”的意义。
清代的时候,有关月饼的记载更多,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习惯,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月饼也越来越精美。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二、月饼的五大流派。
在漫长的月饼演化过程中,制作师们对月饼的质量、品种、口感和设计进行不断创新,做法上更是花样百出,馅料也是层出不穷,使月饼更加丰富多彩。按照月饼的产地、做法、馅心和花样不同,逐渐形成了京苏广潮滇五大流派。
1.京式月饼。流行于京津冀鲁晋地区,以五仁月饼最为著名,比较传统的还有提浆月饼、翻毛月饼、自来红月饼和自来白月饼。它的主要特点,是重用麻酥油素馅,且多为硬皮,甜度及皮馅比适中。
京式月饼,一般皮馅比为4:6,以馅的特殊风味为主,口感松脆,口味清香。月饼馅料主要是青红丝、冰糖、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芝麻仁、玫瑰和青梅等。
2.苏式月饼。产于苏州,流行于上海、江浙及周边地区,以酥皮月饼最有名。它的主要特点,是油多糖重、饼皮疏松,油而不腻、甜而爽口,具有果仁和桂花的清香味。
苏式月饼,一般皮馅比为3:7,具有细腻味香的优点,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吃。
3.广式月饼。起源于广东(不含潮汕)地区,代表是白莲蓉月饼。广式月饼以砂糖糖浆、饴糖和油料作为稀料调制面团,馅料重糖重油,多用果料。它的主要特点,是皮薄馅美、油润软滑,甘甜不腻、不易破碎,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
广式月饼,一般皮馅比为2:8,名称一般以馅料来定。如五仁甜肉月饼,是用杏仁、瓜子仁、核桃仁、芝麻仁、榄仁为主要馅料,再拌以糖渍肥肉、糖冬瓜、糖橘饼、生油、麻油等制成,具有甘香肥厚、爽口不腻、五仁滋味俱全等特点;豆蓉肉月饼,是以绿豆粉为主,配以葱油、猪油、白糖、生抽、食盐制成,外形色泽金黄油润,食之有葱油香味,甜中带咸。
广式月饼,馅料讲究,特色各异,主要以馅中带肉和不带肉两大系列。带肉的,有火腿、腊肠、烧鸡、五仁咸肉、五仁甜肉等品种;不带肉的,有五仁、椰蓉、莲蓉、豆蓉、豆沙等品种。其中,莲蓉馅中有单黄莲蓉、双黄莲蓉、四黄莲蓉等。
4.潮式月饼。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又叫朥饼,绿豆沙月饼是代表。朥字,潮汕方言指猪油,用猪油掺面粉作皮包甜馅烤焙熟的饼,便是朥饼。它的主要特点,是皮酥馅细、油不肥舌、甜不腻口。
潮式月饼,饼身较扁、饼皮洁白,以酥糖为馅,入口香酥。按内馅种类分绿豆、乌豆、水晶、紫芋等种类,内核包括蛋黄、海鲜等。
5.滇式月饼。起源于云贵地区,云腿月饼是代表。滇式月饼,饼皮的配料一般为水、面粉、猪油、糖、蜂蜜,油脂含量比苏式月饼稍低。它的主要特点,是馅料采用了滇式火腿,饼皮疏松,馅料香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火腿香味。
云腿月饼,是用宣威火腿最好的部分切成小块,配以冬蜂蜜、猪油、白糖等制成馅心,再用昆明郊区呈贡县的紫麦面粉包心烘烤而成。这种月饼,具有酥、松、香的特色,外观褐黄略硬,食用时酥而不散,故俗称''硬壳火腿饼''。
三、月饼的民俗。
在月饼的发展中,人们围绕中秋拜月、赏月,慢慢地产生了许多精彩的地方民俗,如卜状元、燃灯等,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寄托。
1.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2.花好月圆、天清如水、月明如镜,“燃灯”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中秋习俗。但是,不同地方燃灯的习俗各不相同。湖广一带习惯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江南地区有制灯船的节俗,而在广东、香港等地,则是将不同形状的灯竖于高杆之上,俗称“树中秋”。
结语。
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更成为了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深受人们欢迎。
月饼,在一定意义上,已经不是一种食品,它更多体现的是家庭团圆、社会和谐和人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