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31
教育目标来源之四:利用哲学选择目标
这一个标题内容是我最迷茫的,觉得不理解。哲学既可可以帮助选择教育目标,也可以反过来检测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
这也是已提出的教育目标要经过的第一道筛子。
我的困惑:
怎么检验是否符合哲学原理?符合什么样的哲学原理?如果老师没有哲学基础怎么检验呢?
对哲学了解甚少,以后得注重读读哲学类书籍。
教育目标来源之五:利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
它是已提出的教育目标要经过的第二道筛子。即所谓的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里隐含着有关教育目标选择的标准。
教育目标即教育宗旨,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结果。
我们要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在不同年龄阶段做符合年龄特征的事情,浪漫精确综合,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
就像带孩子阅读,学习阅读技能,儿童必须具有与意义词汇相关的具体经验。因此,在进行精读前,儿童需要具备习得实用词汇的初步经验。否则在这之前花很多精力去培养其精细和批判性解读的技能,都是徒劳无益的。
那我们教师判断学生素养和能力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研究中小学课程标准,有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要求,像词汇,句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达到什么水平,都有详细规定。
我买的有这本书,还有一本课程标准解读,开学后详细读这两本书,希望开发课程的我,能够开发出适合学生的课程。
利用心理学来选择目标时,最好先写下一种可靠的学习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因素,然后结合每个要点指出其对教育目标可能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陈述就可以被用作过滤已提出教育目标的一道筛子。依照这陈述来检查可能存在的目标,便可以选出合适的目标,或根据心理学方面的观点将某些目标排除,因为这些目标可能是无法达到的,或者对某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不合适,或者太一般,或太具体,或与学习心理学相冲突。
看来这个标准还是个非常重要的检验标准呢。要好好利用它,研究心理学的心理特点。
2021.8.1
第二章: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
阅读这一章,似乎轻松了一些,觉得好像能够理解。因为之前对课程有一点点了解。我就采用倒推的方式来读,用我们的课程来对照这些经验,看看有哪些能够符合。
又觉得理解的不够到位,因为不能把理论和课程实践紧密联系来看。
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什么是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学习者与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他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教育的关键手段是其提供的经验,而不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环境,构建情境来提供教育经验,以激发所期望的那种反应。
2021.8.2
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第一: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学生必须有这种经验:它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
第二、这些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满足感。
第三、教育经验想要引起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都能用来实现同样的教育目标。
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常常会产生多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