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机关的文件落实现状是,通知下的急,开会部署急,讨论研究急,最后落实也急,大家走马观花,最后成了会议落实会议,材料落实材料,表面文章做的足,折腾了所有人,却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最后总是皆大不欢喜。
但是表面上看,又觉得很好,所以讲评总有材料,工作也总有落脚点。总体上讲,一份通知下来,讲了很多原则,方法,标准,要求,但是唯独落实起来的难度没有仔细探讨,当然,这是落实者的问题,然而,落实报告又总是安排在一两天后,来不及分析研究讨论,只能搞懂大概思想以后,打着擦边球把事情做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量的不断缺失,上面下了一个“蓝光版”的文件,到了最末端往往是个480p的东西,模模糊糊,看不清,读不懂,倒是把做什么写的挺详细,或者要求的很坚决。
这样其实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压力传导到了末端。
做一个好人难,做一个坏人也难,但是做一个自私的人很简单。做好人需要尽责任心,需要费神费力,加班加点,人的精力有限,好心肠也会在不断地挫折打击中慢慢被耗尽;做坏人呢需要机关算尽,推责摊派,毕竟人心也是肉长的,坏心眼使的久了人的气质面相都会变得丑陋;但是想要自私却很简单,凡事从自己出发,凡事让自己得利,两个“凡事”符合人的本性,所以实施起来难度并不大。
有个词语叫做画饼充饥,饼画出来了,终究是假的,空有样子,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幻想和要求。我们现在很多事情,也有点画饼充饥的意思,怎么讲呢,举个例子,我们要求任何活动都必须要有医生保障,但是保障的医生能不能处理突发情况,有没有能力处理突发情况,大家其实并不关注,也不会去刻意培养,大家的关注点在什么地方呢,人到没到位,车到没到位,药品器材到没到位,这些都到位了,饼也就画出来了,能不能充饥呢,嗯,或许可以吧。
有政工干部讲过,一个人思想是很活跃的,如果不用正确的思想去占领,那么就会被错误的思想占领,所以教育开展要经常。这话很精辟,也指明了很多工作的方向。然而,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应该可以靠自己做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并不需要外界强加给他“正确”和“错误”的思想,的确,个体的头脑是有局限性的,信息的采集,分析,使用都有偏差,但是由外向内地灌输,毕竟是被动的,人是在一种潜移默化般的力量之下逐渐熟悉了一些事情,却并非真的懂得,我们理解填鸭式教育对部分人群的适用性,却无法抵抗它强大的普遍性,这或许就是三体当中的“思想钢印”吧。
协调这件事,是个人情网络搭建起来的熟练活儿。自己是某个节点,需要协调其他节点共同合作完成一件事,最高效的办法其实是通过长期合作建立起来熟人关系,那么,问题来了,前几次合作怎么开展?毕竟,陌生人开展合作就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模式,它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之上,建立在我们有共同相信的“故事”。所以,最初几次的合作,需要费的精力也比较多,经过最初的磨合,熟悉了节点信息传递的过程和节点人物的性格以后,后面的合作也会开始高效起来,说白了,人际网越来越熟,事越来越好办。
节点的通联需要说服。通常甲说服乙通过的是代表一种更高级别的权力,作为这种权力的临时代言人,甲的话语可以形成命令向下传递。
有时候看看学术的人研究的一些小表格,也觉得蛮有意思的,他们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总结的东西,虽然在具体情境中不是完全适用的,但是也有一些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