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1年5月15日晚上24点,【一起写吧】一共收录了27篇文章(其中余婉卿老师两篇),这是老师们坚持跟随一起写吧写简书的第257天。我一直碎碎念着每一天的日子,因为只要我们规划好了自己的时间,每天都可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例如忙里偷闲写写每天的文章,回顾一下我们一天的生活或者教育故事。
所有开始改变和能够坚持走到今天的老师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因为教育生活的复杂性我们都摆脱不了,但是这些老师依然内心坚定地去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他们相信向阳而生,生必光芒!
这28篇文章各有各的情怀和向往,每一篇都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学习,但是有以下五篇文章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第一篇文章是邝秋梅老师的《有梦最美,希望相随》
邝秋梅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字里行间对教育的无限憧憬深深感动了我:有梦最美,希望相随。人生真正地奢侈品是梦想。没有梦想就像乞丐,不去追梦就是养老。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喜欢,不热爱,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方向。未来是人生唯一的方向,而梦想就在未来,人为希望而活,而梦想为人们提供希望。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做的三件事:做梦,追梦,圆梦。
是的,邝老师的的梦想和希望深深打动了我,我们每个人都应在做一个追梦人,因为有梦的人最美,希望相随!
品读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3757d2c7b5a
第二篇文章是余婉卿老师的《写吧,走吧》
余老师在文章中写到:我的教师生涯已度过了近25年的春夏秋冬,不知接下来的自己还会有多少能量可以释放,但我必须未雨绸缪,到充满正向的能量场汲取我需要的营养。2020年注定不平凡,2021也注定不简单,我一直希望通过各种学习能为自己积蓄更多能量,同时也想着为自己传播正能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从此可以不惧风雨勇往直前……
教育行走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聚集在这里,为了教育的理想和信仰,坚持我们的热爱,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那个小宇宙爆发影响更多孩子的超级英雄!
品读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97831ca57c3
第三篇文章是牛桂玲老师的《看不到花期的孩子》
牛老师的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看看那些落在后面的孩子,挺着急,用尽各种办法,有些就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那第101种办法。看到他们被罚站,被训斥,被叫家长,我就想起小王的妈妈说的。这些孩子,有的是家长真在想办法,有的则是家长光说努力了,但实际上是啥都没努力去解决,有的家长一说起孩子学习,比老师还泄气。
或许是年龄的原因,对于那些实在爱不上学习的孩子,我已经不再习惯发火,我的理念就是多一些理解,不要把孩子早早地逼回家里,逼向社会,义务教育的学校里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不在知识上下功夫,他们还会有其他收获。
我们每位老师的班上都会有这样的家长和孩子,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但是当我们放平心态,用发展和未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时候,不再纠结于学习的时候,或许孩子们也会找到另一片成长的天空。
品读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d9c5aa6c4910
第四篇文章是石瑞娟老师的《总有一本书照进你的心灵》
石老师在文章中如是写到:其实无论是书本的学习,讲座的学习,我们都要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从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学习,脱离自己的舒适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或引领达到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我们说的成长区,探索我们未知的区域,这样我们才不会害怕,才不会恐惧。在学习时我们要把个人的学习和小组的讨论学习结合在一起,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到达山顶学习场景模式。学习不是模仿秀,他是一场真人秀,需要参与者的发挥,或者说它是一场自由发挥的真人秀,是一场真正的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惊喜和进步。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灵魂,只有我们不断改变提升自己成长起来,我们才能够让孩子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到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而阅读无疑是最快的捷径,相信只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主动学习,总会有一本书能够照亮我们的心灵的!
品读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b232ab2d012
第五篇文章是徐立华老师的《为什么我们那么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呢?》
徐老师在文章中读到:“当我们把关注点从孩子的外在表现转移到提升真正的自我表达时,责骂和告诫便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孩子的意义非凡的联系。我们不再关注如何修正孩子的行为,而是能认识行为背后的感受,确信只要情感得到认识和表达,行为自动会改善。”“换言之,当我们真正放下‘好’与‘坏’的二元标准,放下这些标签所制造出的恐惧,我们才能拥抱与孩子当下相处的美丽时刻,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时她的心中感到一股力量,一股支持自己努力做出改变的力量,是的,不要再把关注点只停留在孩子的行为表现上了,提升自己的自我表达,和孩子建立起真正的连接吧,真实感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时刻,体会生命连接和互动的美好,把对行为的关注变成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和支持。
很多时候经常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要求孩子,过度关注孩子的行为从而不断地指责批评,这是完全错误的教育,因为每个孩子行为背后都有其内心的需求,只有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我们才会放下自己的焦虑,真正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品读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65a23b8f537
向阳而生,生必光芒。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我们就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我们班里的孩子,改变我们周围的人,从而在我们的热爱和坚持中不断地成就更多美好的人生,期待我们成为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