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的几本书,都共同提到了一个点:家人。不管是经济类的《美国陷阱》,还是温情小说《解忧杂货铺》,或是心理学书籍《巨婴》,我从中都体会到了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美国陷阱》中有这样一段:“9月初,我见到了我的父亲。他不顾我的反对,还是来美国了。如果我是他,我也会这么做,所以我不能责怪他。但是当我看到他时,我深感震惊。他驼着背走路,拄着拐杖,走得非常艰难。他以前是那样健壮和精力充沛,但现在,我觉得他一下子老了10 岁!他告诉我,几周前,他得了坐骨神经痛,无法坐下,所以一直在家卧床休息。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他是如何忍受坐7 个小时的经济舱,从巴黎飞到波士顿,然后租车开3 个小时到我这里的?”
这本书主要讲经济博弈,但这一段很打动我,非常真实的描绘出了,当得知儿女有困难时候,为人父母的心情::即便只是离他更近,也会感到些许安慰。
我也刚刚升级做了母亲,也经历了类似的心情。
宝宝刚出生10天,便由于病理性黄疸需要住院。我还在月子里,行动还很不方便。
2019年1月9日,本来只会例行去检查下宝宝各项指标,结果早上老公抱着宝宝去医院,中午空着手回来了。医生告诉我们,正常生理性黄疸值不会超过12,但我的宝宝这个值高达26。必须住院,需要照蓝光。
我立刻上网搜索各种相关资料,询问我认识的医生,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大多数建议否是不要照蓝光,对孩子不好。
正当我孩子犹豫要不要照蓝光的时候,医院再次打电话通知,监护人立刻到医院。孩子黄疸值不退反升,需要换血,需要签字做决定。
我瞬间汗流浃背。我不太懂医学,但是需要签字做决定,就说明存在风险了。
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我拖着身体,穿好衣服,赶往医院,就像上文中的老父亲。我忘记了自己身上的伤口缝合处,以及腹痛腰痛,觉得离他更近就会更好,他是能感受到,爸爸妈妈一直都在的,我也会因此感到满足。
换血同意书上是我签的字。手术持续了2个小时,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收尾工作有好事1小时。凌晨1点,我们才收到通知,一切正常。回到家,我才发现自己的脚和腿都肿了,腰痛到快要断掉了。
这3个小时,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3个小时,我设想了一千种可能,也许失败,也许成功,需要我做什么我都毫无怨言,只要他健康平安。
虽然父母可能做的事不一定都对,但一定是出于好意。
《解忧杂货店》 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名叫浩介的男孩,向浪矢杂货店咨询过一个问题,如果父母要趁夜潜逃,怎么办?
他的父母因生意经营不善,欠了一大笔钱还不了,公司也垮了。他们打算偷偷离开小镇。
浩介一方面接受不了家道中落,一方面不愿这样不光明地逃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所以非常矛盾,希望年长的浪矢先生给意见。
浪矢先生建议他跟着父母一起走,但在途中,因与父亲起了争执,他偷偷离开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离开把父母逼上了绝路。
中途逃跑后,他改名换姓,成了走失儿童,在孤儿院里平安长大,并师从名师学起了雕刻。他一直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很正确,直到他看到了当年报道父母身亡的新闻。
父母为了隐瞒他活着的事实,自导自演了一场事故。父亲在杀死妻子、儿子,并抛尸大海之后,自己上吊自杀。妻子尸体后来被发现,儿子尸体至今没有找到。就这样父母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平静的新生活。
他回忆起,逃离当晚母亲对他说的话,“我就不用说了,你爸爸也是一切为你着想,只要能让你幸福,他什么都愿意做,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真的是这么想的。”
作为儿女,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也不支持父母的做法,并且理直气壮的觉得,他们的思想都过时了。不过是打着为我们好的名义在干预我们的生活。
但作为母亲后,才理解,对儿女的爱是非条件反射,出自本能地希望儿女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像当初蹒跚学步时,父母总是紧紧地跟在后面,随时准备接住摔倒的孩子。如果有一天孩子累了,回过头,依然会看见父母的微笑,他们一直都在。
可怜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