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要有胡说八道的能力

1  信息是一种权力谁暴露自己的信息越多,谁更弱

谁自我暴露的想法和经济情况越多,谁在接下来的推进中就越被动。

和人拉关系最好的感觉,就是你有张大牌一直没出,等对方认识你好几轮后,突然发现:"原来你还认识他?原来你还有这资源?怎么一直没说?" 然后他就会脑补:"是不是还有更多我不知道的?" 人精都特别会虚张声势,要想吸附资源,先要营造有资源的氛围,真假掺半,似有若无,这种感觉是最好的,你的底牌和全貌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开始只说30%-40%,让他觉得你不错;慢慢熟悉后,再一点点透露;有些明明第一次就能说的人脉,你偏要留到最后——这样反而能把位置拉高。

要让别人觉得你"有经历"、"有意思",不是小孩似的全盘托出。 想象有人第一次见面就说:"我公司估值多少、家里资产多少、我爸开迈巴赫..."你会觉得这人实在,但也就适合当个弟弟妹妹。真要合作,就差点意思。 况且他这么实在,万一转头就把你的事叭叭叭到处说呢?

2  修炼一下“胡说八道”的能力

当被问及敏感问题的时候,你就把答案往大了说,就是唠嘛,别答关键信息。

问父母做什么的:“上班的” “做生意的” “我爸做生意的,我妈以前也做过,现在搞点自己的事情。” 

被问年龄:无论对方觉得我多少岁,都答差不多,大差不差的能多少,差10岁?

先不要别人说一句话就破掉体体面,模糊着来,体面人体面话,对方要是聪明人,听你这么说就该懂了 真是那种死缠烂打问,爱吃瓜、爱八卦的人,也别给他脸,你就看着自由发挥。

不重要的人没必要说重要的话。

3  为什么你不会说漂亮话?

第一,你的父母没有把“会说漂亮话”和“圆滑处世”当成重要的能力来培养你。

就像小时候我爸总说:“你看谁谁谁讲话滴水不漏,八面玲珑。”从小我就觉得这样的人特别厉害,会不自觉地向往和观察。

人只有先熏陶出说漂亮话的审美,才能培养出说漂亮话的能力。

第二,你说得少,所以总觉得自己笨拙,然后就容易想得太多。

第三,内心看不上这种人,觉得讲漂亮话很假,大家泛泛的社交讲点假话就行了。

真心和真话是有门槛的,如果不是我的观众,或者非常重要的朋友,我为什么要展现最真实的一面? 得体、礼貌、场面话,本身就是一种边界感的体现。没必要一上来就掏心掏肺。

4  高情商和讨好型的本质区别

高情商是,他让我很舒服,但我潜意识里知道,他其实也有能力让我不舒服,但由于他的温和或者善良,他不会这么做。我如沐春风,我很感恩。

讨好型人格是, 他在千方百计让我舒服,我是挺舒服的,他也不敢让我不舒服,因为我吃准了他没有拒绝的能力。

讨好型人格其实会察言观色的,是机灵的。唯一要修的,就是更强的心力,有选择、有原则地释放自己的好,学会拒绝,学会反击。

软塌塌的好人,苦了自己, 且没有意义。

5  把“会来事”变成你的叠加技能

不喜欢拍马屁的人怎么办?可能你只是不喜欢"拍不出马屁的自己"。

真正会拍马屁的人,首先得有这种语言天赋,还得从小耳濡目染见过别人怎么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什么姿态,更见过别人因为拍马屁得过好处。 不拍马屁的人倒未必是因为清高。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谁都吃这套情绪价值。

你说你不拍马屁,很可能只是因为你实在不会,说不出口,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这时候就容易自我安慰:“我不喜欢拍马屁的人"。 纯粹的“马屁精”确实招人烦,因为他除了拍马屁啥都不会。但如果把"会来事"当作多项技能中的一种,再配上真本事,那就很厉害了。

最怕的就是只会这一招,既单薄又无趣,还显得特别依赖这种小技巧一一这才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6  如何夸人夸到心坎上?

要把人夸到心坎上,一定要用超高浓度且略带夸张的表达方式。

就像“胜子你气质好好”就很云淡风轻;“哇!胜子你真的气质好好,从你的眼睛、仪态到什么都非常好,我真的好喜欢你”假归假,但浓度够了。

向前辈请教后怎么发感谢消息? 可以回:您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有些话从来没有人跟我这样说过,简直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

尤其是1234点讲得特别好,我接下来准备如何落实123点。 给贵人提供情绪价值的雷点——“原来觉得您古板,现在改观了”这种欲扬先抑很蠢。

你不用担心看起来有点浮夸,没关系的,大家还是吃这套,浮夸归浮夸,听着还是很舒服。 

7  真正的高情商,底色都是善良能说会道、会来事儿从来都不是职场情商的基本盘,甚至是一把双刃剑。

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应该追求的职场情商是——靠谱、不断展现你的靠谱、树立靠谱人设,收割信任。

“实力到位就不需要情商了”,这句话说得太粗了,可以归位纯鸡汤。 拆解是:你做的事越闭环、越能独立交付,越不需要情商,比如自己写完代码、自己独立完成pr文;你做的东西越只是一套东西的一部分、越要配合很多人才能完整交付,无论你把你的那部分做得多专业、多有实力,始终需要比较高的情商。

做资源生意、关系生意,情商和人脉重要;做市场生意,主要是个人能力、产品和服务能力。

情商是阅历的结果,尊重年龄、尊重阅历,你比一个大你5岁以上的人情商更高不太现实,哪怕对方看起来情商并不高。

情商技巧用多了,人会变得虚、变得愚蠢,反噬是必然的,反噬的代价可能超过当年的捷径。 对情商的追求最终还是要落到修心、对自我的控制力上。

与其学习让别人如何喜欢你,不如学习当意识到别人不喜欢自己时如何依然坐怀不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