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选择沈从文先生更为出名的代表作《边城》,而是从他诸多作品中选出《萧萧》,大概是因为自己也追求着沈从文先生渴望的美好人性。
有人说,艰苦的环境下最能看清人的品性了。事实也总是证明着这句话的正确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食不果腹,衣不敝体,是那个年代多发的事情了。率先接触步入近代文明行列的上海的人性因为现代物质文明的浸染而变得扭曲。沈从文先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从湘西来到上海,当然,他对这样情况下的人性的变异扭曲当然是不满的,他寻求精神上的一片净土,在《萧萧》一文中创建了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社会理想的“湘西世界”,来赞扬最自然的人性的美。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萧萧,她在十二岁时作为童养媳出嫁给一个比自己小九岁刚断奶的孩子,十五岁的年纪在长工花狗的引诱下失身怀孕,按照族规,萧萧会因此面对“发卖”, 但由于“一时没有相当的人家来要萧萧”,事情被耽搁下来,十月分娩生下一个儿子,最后还是嫁给了自己的原本的婆家,过上了同以前一样平静的日子。
萧萧没有母亲,从小寄养在伯父种田的庄子上,终日提着一个小竹兜箩捡狗食挑野菜。也正是这样的日子,萧萧没有像其他女孩一样在出家的时候哭,甚至还笑了出来。她的懵懵懂懂的懂事在这里或许是安然于命运的安排,又或许是对自然的顺从,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又有谁说的清楚呢?人性的淳朴哪里需要刻意的描述,简简单单的一个梦就把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捡的大把铜钱,吃好东西,爬树成为了十二岁同龄人常常梦着去做的事情。如此简简单单便得到满足,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们,许许多多整天抱着手机沉默寡言的孩子,一张口便语出惊人,说出的话让成年人都会觉得羞羞。虽然我们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但确确实实在物质文明极度发达的今天连孩子们的心思都变得不再单纯,更何况想的更多的成年人呢?
“萧萧嫁过了门,做了拳头大丈夫的小媳妇,一切并不比先前受苦,这只看她一年来身体发育便可明白。”成为了别人家的媳妇,没有像其他作者的故事里那样受到婆家的欺负,没有和其他作者笔下的童养媳一样饱受折磨,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童养媳就算没有想女儿那样对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婆婆虽生下来像一把剪子,但凡是把萧萧暴长的机会都剪去了但乡下的日头同空气都帮助人长大,却不是折磨可以阻拦的住。”许多读者理解这句话认为萧萧受到了“折磨”,可完整地看完这一句话,萧萧并没有因为那所谓的“折磨”影响到身体的成长,从这一层面来讲,不见得萧萧被压榨了呀,甚至可以理解为婆婆对萧萧很好。
与其他男人有了孩子在现在是罪大恶极的,会饱受身边人的唾弃,然而萧萧因为一时没有相当的人家来要便暂住在丈夫家,照着乡下规矩,既然说清楚了,又像不什么要紧,大家反而释然地像先前一般有说有笑的过日子,直到最后,萧萧和丈夫拜堂成亲,生活再度归于平静。一切我们以为不可能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故事没有跌宕的情节,看似平平淡淡,可又流露出温暖每一个人心的感情。
村民的淳朴在文章中处处可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和城里糜乱生活的对比下的单纯,最后萧萧和丈夫结婚的宽厚。每一段的描写都透露着沈从文先生对天人合一社会理想的追求,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关于“女学生”的描写也是沈从文先生对物质文明冲击下人性扭曲的鞭挞,他凭借着质朴自然的语言书写着平和却不乏乏味的故事,并以此构建着他精神上的净土,好在所在的时代得到解脱。
庄周梦蝶,浮生若梦。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不满足于社会现实,或是在诗中,或是在小说中,打造着属于自己追求的理想社会,追逐着自己心中渴望的美好。沈从文先生便是其中一个,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成为了许多人精神的寄托。很庆幸成为他的读者,也很遗憾没有和他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就让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成为美好的记忆刻在这个美好的年纪留作回忆罢了。
谨以此文缅怀沈从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