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君不见了一支新买的洗面奶,价值200元,不多不少,相当于她每个月生活费的五分之一。当然,犯人不是我,也不是同宿舍的B君和C君。
事实上,这支洗面奶是在公共浴室不见的,起因是A君晚上用完后没有拿回宿舍,早上起来就发现不见了。而使用这间浴室的,是同一层15间宿舍共60个人。也就是说,有56个嫌疑人。而碰巧的是,A君知道这些人中有一个人用的和她是同一种洗面奶。
那么现在有两个可能:一是同用一种洗面奶的那个人错拿了,我们姑且称她为D君;二是有人偷了,嫌疑人有56名,当然也包括D君。
这层楼没有任何监控,A和D君也不过是仅仅知道彼此名字的同系同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A君什么也没有做。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也会什么都不做,无论他们脑中出现了多少解决方法。
一来是即使找到了也不能百分之一百拿回,毕竟洗面奶人人都能买,也没有什么独特标识。
二来是洗面奶的价值不足以让我们行动。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假设200元是成本价,因为丢失而产生的懊悔感是附加值,那么填补这些负费就要通过一系列行动,其中已知最好的结果是D君错拿了,找她要回便是。最坏的结果是找了一圈也找不到。也可有折中行为,只问D君,不是就算了。但是无论怎么样,大部分人都会像A君一样,什么也不做。因为行动已经超出成本价及其附加值。
虽然A君和这层楼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但大家都是同学,她必须与她们维持一个比陌生人更加友好的关系,假如她一旦行动,就会陷入一个怀疑的怪圈,表露怀疑的代价是极其高的。并且,最恐怖的是原本素不相识但彼此友好的人际关系会被破坏。
当然,A君也可以假装有事去D君的宿舍看一看,碰碰运气,但是即使发现了自己的洗面奶,又该如何开口?这过程中就会很尴尬。这种尴尬如果在你心中超过200元,你就不会开口。
所以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根本不可能拿回洗面奶,因此最好什么也不做,尽管我们明知道自己的东西被偷了,尽管我们都觉得小偷应该被惩罚。
即使我们并非价值至上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用价值的标尺来衡量我们应不应该做或不做某件事,而非公正或正义之类的。在没有有效的制度或程序保证正确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时,大多数人宁愿选择有利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