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会提升一批努力的老员工,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新手。听到这个消息的小陈,心中窃喜。她觉得自己进公司五年多,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常常为了一个文案废寝忘食。前几次人事调整她都被漏掉了,同组的成员都觉得,以她的资历,当一个团队主管绰绰有余。小陈自己也心想,这次升职加薪,怎么着也该轮到自己了。
没想到,结果出来之后让人大跌眼镜:小陈居然在裁员名单之列!勤勤恳恳为公司服务五年,却不由分说地被裁员了,她自然是一百个不服气。她跑去找人事部经理理论,对方语重心长地说:在任何一家公司,怨言太多的职员都不会是一个好职员。原因在于小陈凡事都爱抱怨。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她总是会唉声叹气。
其实她并不是不能处理好问题。这是这是她的一种思维习惯,她只是想以抱怨的方式吸引上司的注意,然后在上司的关注下把问题处理好,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能力。而她的这点小心思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反而让她的主管一直认为,这个姑娘的做事态度不积极,做事很勉强。久而久之,全公司都知道抱怨是小陈的一种习惯,随着她工作上不满的越来越多,她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跟小陈走得比较近的两位同事,因为受了小陈负面情绪的影响,也在情绪上比较喜欢抱怨了。她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不是抱怨公司福利差就是控诉别人的不好和过失。整个小团队里充斥了一片怨声载道的消极氛围。所以小陈被公司除名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爱抱怨的人身边,犹如吸食了一剂慢性毒药,日积月累也会侵蚀着周围的人,甚至影响到团队的整体运作。
畅销书作家朗达·拜恩曾在她的一本书中提到一个“吸引力法则”的理念: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如果你抱怨,吸引力法则将强力带来更多让你抱怨的状况。如果你聆听他人的抱怨,并且把焦点放在上面,同情他们,赞同他们,你就是在吸引更多的抱怨情境给自己。我身边就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母亲就是一个很喜欢抱怨的人,我一直都是她的垃圾桶,每当她把大堆大堆的垃圾向我倒了以后,我多少都会被这种情绪影响,安慰她吧,她的抱怨和负面情绪越来越多,不理她,又做不到,因为她是自己的母亲。一个人只能让自己精神面貌看起来向上和精神,才可能吸引好的事物和缘分,可是母亲不理解,再多的抱怨也解决不了自己的状况,还不如去面对,调整好自己对事对物的看法,弹性一点,不牵强自己,视野放开阔些。
爱抱怨的人更容易错过机遇,导致运气差。另一方面,运气越差,又会使得他们更爱抱怨。如此反复,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那些爱抱怨的人,境遇都不怎么好,他们的麻烦总是层出不穷。许多人抱怨的初衷都是为了博取他人的同情或获得他人的认可,但这却是一项消耗自己同时消耗他人的最无意义的举动,让自己举步维艰,无法向前。
对于聆听者来说,当时的赞同或者认可是有的,当如果长期作为垃圾承受方,难免自己也会受到一些消极观点的影响,让自己在受不了这种垃圾承受时,远离抱怨者。对于喜欢抱怨的人来说,与其把精力集中在问题层面,不如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你不停抱怨的结果就是让你的情绪成为一种习惯性抱怨的模式,而你的境遇并不能因为抱怨而有所改变。
来自美国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曾说:消极的思想就像我们通过抱怨播撒在这个世界上的种子,它们会生根发芽,生出更多的消极困素。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在她的丈夫要和她离婚,她丧失了优渥的太太生活后,一度是抱怨的,可是当她改变思维模式,由抱怨改变为改变自己,直面生活,重新开拓自己的生活,终于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看到的自己,同时也收获了爱情。这跟我们常说的因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若思想是消极的,收获的结果必然不乐观,而且消极思想还会以蔓延之势侵入骨髓,摧毁人的意志。
为什么会产生抱怨?这可能跟我们的能力有关。有句名言说:跳舞不好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的鞋子。我们在产生抱怨心理时,先要检讨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妨问问自己:在不尽人意的处境里,我可以做些什么呢?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去强调客观原因。
有些处境,是可以通过行动改变的。相信自己的潜能,并把精力放在探索和提高自身能力上面。或许第一次会束手无策,但时间的历练,当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后,自己的能力是不可小估的。有些处境,是个人无法控制的。碰上这样无能为力的时候,与其沉溺在低迷的情绪里,不如转移一下注意力,进行自我调节。看书、听音乐、看电影、旅游,都是不错的方式。只要不让思想聚焦在悲观的事情上,就很容易自愈。要相信人体的自愈能力。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强的意志,永远是好情绪和好运气的最佳保障。只有善于管理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无往不利。
请永远记得:远离抱怨,管理自己。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并掌握自己的命运,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