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老先生合作撰写的一本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书籍。全书以解放前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围绕乐华、大文等几个中学生向王仰之老师求学的活动展开。
细细读来,全书就像面对着一个亲切的老师对学生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
梳理一下书中内容,主要就是两部分,一部分是读,另一部分是写。
关于读与写的关系,二位先生认为:读书和写作应分别看待。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意。写好文章的关键在于要能融汇贯通,学会想象,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01.写
写作的态度
写即作文。文字来源于生活,写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对待写作的态度却应该是严肃而认真的。不可用游戏的态度对待写作,更不能将写作看成文字游戏。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须从各方面获得,只偏重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不实了。
文章的性质可分为应用之作、习作和创作。
练习
日记就是记录下值得自己记忆的东西。
应用之作就是文章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在于有新新鲜的意味。
三者之间最重要的是习作,其实就是刻意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最后能够创作。
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关于内容与题目关系的正确看法应该是内容决定题目,先有内容然后才有题目,即便是命题作文也是出题者先有大致的内容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确定的题目。
作文的具体问题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字、词、句、段落、篇章等几个,这些都用好,文章自然就写好了。
首先是字、词方面需要理解字义,明确其词性,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用词不当的毛病,另外还需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句子方面,要讲究音韵的和谐,结构的变化、长短的变化等。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更恰当的表达我们的意思。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
文章的组织应该坚持三个原则:有序、联系、统一,明确中心思想。
写作需留意的问题:
1.承接转折地方最需留心,否则就容易把意识弄混乱了。
2.语句方面易犯的主要错误有:用词不当;意义欠缺和累赘;欠照应。
文字按作者的意图或功用可分为知、情、意三种,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缺乏支撑,难有说服力。
描写远比记叙更有感染力。
02.读
关于读书的建议是:读书应有所选择。多读书本是好的,但《庄子.内篇》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在这本书中,叶老与夏老两位先生的主张也和庄子是一致的。乱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学校里功课本已很多,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所以读书应该讲究效益,择优而读。
读书要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特色,万不可脱离时代和生活去断章取义。
初中生如果抛弃原著去花费大量精力去读文学史是毫无价值的,只需了解一点文学的源流和演变,依据文学史的线索去选择历代明著来读。
书籍可按照体裁分门别类进行收藏整理。
小说
1.国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西游记》、《镜花缘》。
2.国外小说:《希腊神话》、《鲁滨逊漂流记》。
小说的本质是作者将人生重大问题融入叙事中,叙事只是它的手段。而记叙文的目的就在于叙事。
诗词
凡是含有诗的意境的都可以称为诗,还需讲究语言洗练,音律和谐。古体诗可分为:古风、乐府、律诗、绝句。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首先要有强烈而浓厚的情感,其次要音律和谐,朗朗上口。诗歌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词,也称长短句,作词也叫“填词”、“倚声”,推荐阅读《白香词谱》。
古代典籍中的经、史、子、集。重点阅读经书即可。经包括四书五经,四书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推荐先阅读《论语》,然后阅读《孟子》,大学和中庸暂不必读。《论语》、《孟子》虽称经书,其实就是子,所以其他诸子也暂不必读。
关于史书,通常说的四史指《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因为有历史课,可略去不读。但最好了解一下《史记》的体例-除却列传之外,还有本纪、世家、书、表等,可结合课文学习单篇。
关于文章的风格应从取材范围、作者品性、语言习惯、写作习惯等几方面去推求,避免仅凭主观感受去定义。
文学鉴赏,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还应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抱着“玩”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
总之,读书要精细,不可不求甚解,马马虎虎的读收效甚微。
最后,学习不是必须在学校的,每个人都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自己放弃学习了才是真正的失学。读书、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应用于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