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第五章了,这蜗牛爬的速度(害羞脸)!
生于信息爆炸时代,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于我们只要有心,总能搜集到我们想要的信息。不幸于短期内海量信息的大量涌入,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当机,就像内存被占满的电脑,开机都很困难!更别提说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应用反思了。
我们人的思考有赖于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但工作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一旦超过容量,大脑运转就容易失灵,重要信息遗漏的风险将剧增。(白眼脸)信息少了不全面,信息多了死机,还让不让人好好活了?!
必须好好活啊!哈哈!这不,解围套路来了!
简化(清空大脑)
既然症结在于太多,那就给信息做个瘦身,做个简化吧。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把原本繁复的内容梳理、整合、精简完成后,我们的大脑才能腾出空间,处理其它的信息和进行更复杂更精微的思考。--P166
当我们想通过读一本书来获取知识时,当然不需要使用把整本书都背下来这种低效办法来解决,而只用把我们需要的那部分知识进行整理、解码、构建、内化。为了尽量给大脑腾出空间而不当机,这既需要我们给输入的内容做瘦身,也需要给我们大脑中思考的信息做简化,最后,树立清晰后表达出来的信息依然要简化。
发散
经过第一步简化,我们的大脑腾出了大量空间,状态很好。接下来,要给大脑投喂足够的资料,发散就变得举足轻重。
为了做好发散,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主题阅读会比单纯读一本书的效果要好得多。而比主题阅读更好的方式是“泛主题阅读”。也就是在大量同主题的书单内,添加一两本同主题完全无关的书。说不定,这主题外的书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现。
除此之外,视觉化的内容往往能带给我们比我们认为多得多的内容。所以,充分利用起思维导图、锚图等等视觉化呈现方式,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敛
最后一步是将发散的内容做收敛。
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周密思考,阻碍我们周全的原因有:
一、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信息
但是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只是海量事例中的一员,很可能它只是其中最极端的情况,绝大部份都与此不同甚至是相反,完全无法代表整体。
二、证实偏见
即人们总是喜欢从一件事情中去提取能验证已知观点的信息,而对其他信息视而不见。
三、每个人都存在思维盲区
受限于人们所处环境、学识、经验等,每个人都必然存在思维盲区。
要做好收敛则需要尽量扫清以上存在着的阻碍。采铜给我们提供了几个解决思路:
1、矩阵
最简单的矩阵是在很多学科和应用中使用的“田字”格。
更好地应用矩阵,需要分三步走。
分解维度
构建尽量多的表现值
组合
2、清单
子弹笔记、奇妙清单都是很好的应用方式。
3、图形
我能想到的有简笔画,流程图,框架图......
但是,不管哪种思路,终究有自己的短板,最优选择就是对以上三种方式进行整合利用。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