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字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已有六千多年之久,传统刻字是将文字和古今书法雕刻在石、木、牙、骨等材质之上,主要表现在书法的翻刻、复制和书法神韵的再现,也是书法的再度创作,雕刻者必须具备精湛娴熟的雕刻技法,以及深厚的书法功底,才能使作品与原字迹做到形神兼备。
家住青田温溪镇的项长春,是我们本次拜访的传统刻字手艺人,家中虽然简单古朴,但是这门手艺仍留存了属于自己的痕迹。
聊起学艺的过程,他的言辞间满是怀念,原来他的爷爷和父亲都从事于这门手艺,他在孩童时期看着父亲在庭院中敲敲打打而生起了好奇心,耳濡目染下开始自刻自学,慢慢走上了这条路。
学艺的过程是艰辛的,“那个时候没有资料,什么材料都没有,不像现在要什么东西去书店买就可以了。要靠自己去想,白天做了事情晚上回来还要在纸上临摹别人的作品。”
一幅刻字作品首先要挑选合适载体,现以质地较硬的红木居多,然后根据牌匾大小构思作品的布局,将字体粗印在木板上,之后经历雕刻、修光、上漆等步骤,才算基本完成。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机械代替了绝大部分工艺的制作,传统刻字也不能例外,但是冰冷的机器无法取代手艺的温度,一件好的刻字作品,不仅要在技法上需要匠人从篆刻、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中博采众长,还要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力,表现作品字里行间的情绪。
“刀具刻这个木头,料都比较硬,这个要看你的刀工了,手劲的大小其实也是一个技法,都是需要练出来的。”
对他来说,原版书法是第一创作,而他手中的雕刻过程是给予书法的一次新生。
“书法家用字抒发自己的情感,经过我们用刀去表现的话,别人就感觉不一样:为什么你要这样子做。可以说,我做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是吧,而且让你感觉更加完美,经过自己的修养来提升刻字这方面。”
从美术院校毕业后,项长春毅然担起手艺的传承,由于牌匾的特殊性,自己作品的市场十分有限,但他还是二十年如一日,着力于刻字工艺水平的提升,在此期间,他改良了传统牌匾的拼接步骤,采用整板雕刻,极大提高了作品保存时间,并且尝试以现代书刻理念来表达传统刻字的工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我干脆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没有多少钱也无所谓,最起码精神上我满足了,而且我做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是为中国的文化传承而做,是吧。”
“要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水平提升,是吧。把传统的这个牌匾更好的、更完美的把它提升一下就可以了嘛。”
“只要从我现场,从这个工作室里面出来的东西,一定我要负责任到底,艺术是没有随便的。”从最早的龟甲演变到现在,传统刻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项长春用他手中的刻刀向我们展示着传统刻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