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时代怎么形成?996工作,724每周七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待命。
发达国家劳动生产力提高两倍。
1930凯恩斯说21世纪人们将进入闲暇时代。
先进技术普及,发达国家劳动时间减少。
80年代,出现拐点,发达国家员工的劳动时间突然开始增加。
全世界的企业不可能一起联合起来压榨员工。全球化,信息化让整个社会进入过劳时代。
2019年初,专门针对过劳时代形成的深层原因。
一,过劳时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1980年以后,全球化、信息化盛行。贸易协作突破了国家的界限。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圣诞树都是从义乌生产的,再远销全球各地。
如果你是雇主,肯定会更愿意招聘成本低的员工,降低成本是企业的重要生存法则。
企业不怕招不到物美价廉的员工。
全球就业网络降低了就业门坎,在一套发达的协作网络里,餐饮业可能不需要厨师,例如麦当劳。
压低薪水,延长劳动时间。机遇和压力并存。
造成劳动时间延长的原因之一,信息技术,快!以前传递信息要一个个地通知打电话,现在在云端一下子就可以通知到位。
以前只能在单位办公,现在在哪里办公都可以。
我们在操作电脑的时候会得到快速反馈,熟路效应,当我们走一条路走多了,就会觉得这条路很短,用电脑工作也一样,让白领们感知时间流逝的越不敏感,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炫耀性的需求,例如名牌包包那些奢侈品。人类都会找参照系,想知道直接在群体中的地位,到底是强势还是弱势,是依附强者做个跟班,还是做个意见领袖,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坐标体系参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炫耀性行为一旦发生,人们就不得不逼自己加班,赚更多钱。
劳动时间延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很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进入过劳时代,所有员工进入同一个竞争界面,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时间循环。
二、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过劳问题?
人们对于过劳问题的反思。《劳动的本质》、《穷忙》。三大类过劳问题的思考。
一类,劳动制度改革派,把过劳问题看得最严重的观点。过劳是严峻问题,必须法律限制。
日本之所以变成低欲望时代,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导致抑郁症或者没有生命力。过劳死是一个伪概念。要从制度入手,强行限制工作时间,规定工作时间每天不可以超过八个小时。
有的公司是自愿过劳。多劳多得,人类已经阻止不了过劳的步伐。
二类,与其强制阻止,不如倡导一种慢节奏的生活。这是生活方式改良派,乐活,慢生活。慢生活饮食被倡导,远离快餐。远离工业化快节奏的生活,回归诗和田园的传统饮食生活。《舌尖上的中国》里没有快餐,不仅填报肚子,还是人与自然的连接。这更多是一种精神向往。有明确实施准则的派系。
三类,针对过劳,有没有什么对个人而言更实际的做法。那么个人能力提升派就是通过提升个人能力来化解过劳。比如精力管理方法。精力管理金字塔,拆解成四层。体能,情绪,思维,意志力。
要想拥有充沛的精力,不要躺在床上睡大觉,而是去健身。华尔街的精英们工作压力很大,但是个个身材都很好,精神状态也很好。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通过以上三派对过劳问题作了以上的阐述,是为了讲解本书做的简单归类。
假如站在更大的尺度上去观察过劳,比如一千年来看,劳动时间延长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假如用一万年的尺度绘制劳动时间,这条曲线一路走高。
农耕时代,耕作时间很长。如果我们的工作工资按秒来计算,我们会不会精疲力尽?日本过劳死很严重,但是日本也很长寿。也许劳动时间延长就是人类发展一个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