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经常会有这么一种状态:大家都很High的情景下,自己会不自然的失落起来,继而会笑容尴尬、内心莫名的忧愁,此时十分害怕自己成为焦点、害怕被别人关注,勉强继续维持着外表举止很High的状态。
最近一次的发生是在几天前公司的圣诞晚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传递着幸运福字,就像传手绢一样,最后落在谁手上,就由谁来发表一下节日祝福。加上之前的几个活动环节,大家的热情气氛已十分高涨,此时的传福字活动大家继续着High的状态,而我在这环节居然莫名的失落起来。其实在这个时候也不会有人注意到自己,但是自己还是内心十分的失落、忧郁。
仔细回想了下当时自己的心境,可能是因为自己在集体中找不到什么拿得出手的、能够让别人感到震撼的技能或才艺,自认为自己技术能力、交际能力、个人才艺等没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 ;再加上自己刚进入这个集体中,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集体中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因而会不自然的失落起来。
在心理学上将这种状态则归结为——自卑心理。
自卑,在心理学上特指由于与合理规定标准或其他刺激物比较有差距,而产生了评价差异,进而导致的主观低落、悲伤等负面心理状态。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A.阿德勒对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释,称其为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或自己的环境和天赋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
自卑,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由于后天的生长环境所导致的,是在后天认知上的不断累加而形成的性格特征。简而言之,自卑其实就是与他人对比而比不上他人的产物。
自我反思了下,自身自卑性格的养成,跟我的生活环境有关。在我的印象中,有几个比较深刻的小事情,可以用来仔细回味,找到些许原因。
我呢自小家境贫穷,父母以务农为主、闲时外出打工,由于家庭原因,小时候父母不怎么管我,特别是我的穿着方面,经常穿的都是他人淘汰了的衣服。夏天去亲戚家玩的时候,总是会听到他们说我父母懒,连小孩子都不管,让小孩子穿的邋里邋遢的。也确实如此,我亲戚家的小孩都穿的整洁的衣服,就我穿的很不得体。所以听多了亲戚们的唠叨后,自己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记得有一年的夏天,城里的一个舅舅组织一帮小孩子们去玩,那个时候没有鞋子穿,因为单的布鞋基本上鞋尖上都有个洞。所以那一次我穿了一双比较新的带毛布鞋去了(毛鞋本该是冬天才穿的)。七月份的气温穿着毛鞋,可想而知那些天我的脚过得有多惨。
还有就是自己小时候比较顽皮,经常在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产生了争执或者分贝大了点的时候,我老爸就会突然的从后面一巴掌呼在我脑瓜上。试想一下,当着别的小朋友的面挨揍,是不是内心觉得很丢脸。久而久之,我的小伙伴们只要看见我爸在家拔腿就跑、不敢来找我玩耍,可见那时候被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个人。
还有一件事,就是刚上初一的时候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别人骑的都是小自行车,而我骑的是老式的凤凰牌、带有横杠的大自行车,这也就算了,更关键 的是我的自行车的刹车不怎么灵敏,铃铛还是坏的。有好几次学生会检查班级区域的自行车摆放时,因为我的自行车刹车和铃铛问题,结果自行车就被扔到了一边的草地上去,也就我一辆车被扔在那儿。每当放学我去开锁骑走的时候,那个尴尬的场景至今难忘。后来导致的结果就是,走路上学,打死也不再骑那车了,因为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
亲戚们不停的在我面前说着父母的不负责任,让我看到了我跟我弟们穿着的差距,让我幼小的心灵开始有了难堪的心理;父亲不合时宜的大声吼叫,又或者暴力出手,逐渐的加深了我内心的难堪、打击了自尊,让幼小的自我开始有了自卑心理,并且被不断的加强、开始变得根深蒂固,因此才会有了晚会上的突然失落心理。可见后天的环境,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书本上常说的,小孩子在外面做错事了,不能当场批评责备,而是应该回到家之后再跟他们沟通了解及灌输道理。
对于自身内向、不爱说话、经常性紧张、自卑等性格问题,自己不止一次的努力尝试去克服和改变。使用的方式是:有时候刻意穿的邋遢点不在意自己形象;或者好好学习拿奖学金,来让自己觉得很厉害样子;又或者努力模仿他人好的性格特点、举止神态等;再或者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用理想中的性格重新开始等等。这么做确实会起到一些效果,譬如现在自己多了些外向性格,对于一些突发情况不会那么的手足无措等。然而对于本质的问题,自卑性就好像在血液里生根似的,难以根除。
心理学上,对于自卑的克服办法,归结为:不断的自我暗示、认可自己,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达成结果,来逐渐增加自信心,并且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准定位,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差距的原因,努力找到自身有点、发掘自身潜能,从而树立自信心。
目前的我还没能彻底的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不过我会通过努力,不断的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来增加自信心,最终希望自己能够彻底克服自卑心理。
作者声明:以上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将会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