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选择这样一个文艺的作品来谈谈有关产品的想法,自己却是非常兴奋的。读完之后感觉好像有好多好多想要分享的。我本不算爱书之人,但是经常也会读些书。但是和现在很多人一样,读书也功利起来,找名人推荐的,速成的,励志的,甚至一些心灵鸡汤。我们好像已经没有那种多尝试,然后学会自己去分辨好坏的能力了。读的书越来越少,思考的越来越少。很多时候考虑最多的就是这本书的干货多不多,对我有没有用。更有甚者,即使是业界很多人认为的好书,都会有人懒得去拜读,从而就有打着帮助读者节约时间的人开始给大家“划重点”,比如罗辑思维,京东,都有专门的板块“提取文章精华”。我相信好的作品每一句话,每一部分之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联系,即便完全没有联系,也有作者的思想存在。因此,拜读别人的书就应该自己把书看完,这是一种尊重(当然,不好看看不下另当别论)。
正是因为现在的读书现状,让我读《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感慨。初识这本书是因为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故事很清新很美,但是真实性~ 不过牵起这个故事的书确实让我当时立马就想要阅读的。不过可能被其他的东西干扰了之后一直没有想起(想当年也是看汤唯演的黄金年代,一下子喜欢上了萧红,一下子就把萧红的书算是看的差不多了)。重新打算阅读书是想看看这本书的写作形式来着,却没想带被内容吸引了,被书吸引了。作者海莲的爱书程度让我佩服的很,她把自己的钱基本都用来买书,对好的书爱惜不已,对自己不喜欢的书立即弃之。她花钱买了那些精致的好书后还会给卖书的书店里的人寄一些他们急需的生活物品,最后她还认为欠书店的太多。因为她觉得她给的物质是会被消耗掉的,而自己从书店获得的却是可以伴随她至死的。她与店里的很多人都有书信往来,这种感情让我有幸福心暖的感觉。从书店管理者到其邻居,这种蔓延开的远距离感情竟让我向往。想想现在,即使是面对面仍然各自看手机的情况,我有些心寒。她与弗兰克之间的知音一样的感情也让人向往,真正的以书会友,彼此理解。最近在简书上认识一个朋友,我们都是产品人我们也经常看书,对于产品我们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也有一种知音的感觉,很不错的。反观现在读书的现状,书的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多少人花钱去珍藏书籍,为了省钱看电子书的比较多,还有之前说的看“重点”。海莲则截然不同,她爱买精致绝版的古书,她爱写满笔记的书,她说这样能感受的更多。所以她在增我们在减。在这本读书的过程一直在期待海莲去了英国,去了书店的情形。可惜一直到最后都没有看到两个知音碰面,未免觉得有点小小的桑心。不过就像魂断梦桥一样,也有一种独特的美。
写了这么多,那我想将这本书延伸到对产品的感想是什么呢。是关于内容平台的想法,也就是对罗辑思维那一类的平台的一个思考。先看看罗辑思维吧,罗胖也是直言说他是商人,他要赚钱。是的,如果我们看的书真正的能让我们有收获,让他赚钱也无所谓了。我可不是说他推荐的书读了没有收获,我真正想形容他的是“快餐文化”。大家仔细想想,作为一个商人,他就是想挣钱,我相信他一定做过调查或者数据分析,看看现在的网友喜欢看哪一类的书,而且是迫切会想看的那一类。看看他推荐的书就会知道,很多都是针对互联网的,关于思维,创业,反正各类的技能提升。这些人有各种各样的迷茫,急需指导。罗胖有自己的思考,阅读完后用自己的思想一包装,然后大家就会去买,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只要是拥有了就很酷了。如果读一下跟别人能讨论一番,那逼格蹭蹭上去了。我承认他推荐的很多书确实不错,可是我却觉得读完之后的感想就是:恩,说的很对。而且大家都知道罗胖的书都是独家的吧,所以这个使得书籍范围大大缩小,真正存在了很久的经典的书他不会推荐,因为吃力不讨好嘛。这是一个爱书人,一个推广文化的人该做的吗。所以我所说的“快餐文化”就是说他帮大家找好了,他仔细阅读了,他的思维越来越有逻辑,能力越来越强了。我们之间跟着他读听他说就好了。这多快啊,不用自己广泛读书,不用自己好好思辨,喂到嘴边就吃,还可以不用吃自己不想吃的,因为他给你挑出来了“干货”。不过他存在而且活的那么好,以一个产品人的角度来说,他找到了一定的用户人群,并且满足了他们的一些需求,体验嘛,变成了粉丝效应,本应以书为中心的,却变成了以他为中心。而我认为真正的内容平台应该以内容为中心,让有品质的内容深入人心并且传承下去。说完了罗胖再说说《查令十字街84号》让我想到的一个平台产品,不过既然说了罗胖那么多不是,肯定要跟他形成差异,以下纯属自己的想法而已,没能力去做。
这个平台就是做精美图书定制收藏。我还是非常理解大家购买电子书,因为我自己就是买了kindle的。毕竟纸质书太贵,内容也一样,没有吸引我的点。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对纸质书有种偏爱,如果让用户喜欢的书变为独特的,更加有吸引力,那就会吸引到不少用户。这样一个平台一定是有内容输出的,但是不会像罗胖一样做独家出版的,可以做真正的著作,让文化真正的传播开。喜欢书的用户会想拥有一套精美的独特的版本(当然需要做用户调查)。用户可以去买一般出版的书,也可以在这购买精致的版本。针对的用户可以是文艺的爱书的,这些人是绝对不满足电子书的。就像明信片,平常不会想到买,但是看到了精致的明信片就会下手。这就需要平台能与出版商合作制作出精美的版本书。而做哪些呢,限量用户定制,这样可以保证库存问题,增加了书的独特性。还想做的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中那种人与人之间关于书的交流,我们设置交流板块,鼓励用户晒出手中的精致版本,并分享书中的内容。还想加入一个想法,在每个购买书的用户书中加入信纸信封并填好寄出的地址,用户在有意愿的情况下,只需写下内容寄出,然后等待是否会有来信。这个想法是因为《查令十字街84号》里译者说的那句话,我就拿它收个尾吧。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谊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