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满志得踏入新闻行业的那一天开始,自己就不曾把理想束之高阁,抑或是,践踏至尘埃,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既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能为自己挣一份养家糊口薪水,更何况,作为无冕之王的媒体人,又能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所以,匆匆的那些年,我不曾为将来考虑过,因为躺在理想和还不错的现实中,只要按照惯性向前就好。
人物远虑,必有近忧。传统哲理从来都不无道理。互联网以技术的革新,从依附传统主流媒体,到强势翻篇,唯有改变和敬业,无他。
这个世界上,只有改变是永远不变。
明白了,也变心安,也变懂得适时去打破和精进。当新闻不懂得创“新”和纳“新”,对时代的车轮声也充耳不“闻”,或者,置若罔“闻”的时候,我陷入了困惑,也就是进入了职业瓶颈期。
折磨自己思考了半年,才想明白,在职业空间之外,还有一个专业空间。职业,是以所在单位岗位的分工为基础,而专业,是在市场广阔的体系中拥有一个自己的坐标系。
从新闻内容的生产者,到创意策划的转型,再到文创产业领域的一枚运营,有一脉相承的积累,也有与时具进的改变,当然,最要的是对理想初衷的坚守。
文字的力量去创造价值!
只是,当初一开始,文字,更多的是以无限接近真相的新闻陈述去告知和影响读者;开始从事创意策划的时候,文字,又变成了一个个新鲜的想法,和一个个具象的互动活动;再到今天的文创产业的一枚运营,文字,变成了为用户提供产品和价值的服务手段,创造更具时代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知,之明!只有自己想明白,才能让自己头脑清醒。
十年的时间,从教师,到媒体,从纸媒,到网络,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甲方到乙方,从思考的脑力劳动,到身体力行的执行……唯有不变的,一直在改变;唯有不乱的,一直在文字。
作为文字的运用,从大学就学的中文专业,到职业的不断强化,文字,已经不在局限于文章的呈现,更多的是在于对文字的运用。
文字,此时,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职业,所以,从传统媒体的逃离,从新闻行业的逃离,从事今天的工作,并不是对理想初衷的背弃,相反,这是在不断地追求。
追求,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才有在改变到来的时候还拥有选择的主动权,才有,那为时人所苦苦追寻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