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人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要使学生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他们的心弦对准音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适时抓住教育时机,调音对调。在对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快乐与烦恼并存。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中,觉得要管理好班级,重要的是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有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学生,真正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掀起他们心底的一簇浪花,对症下药,才能标本兼治。
以前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位学生。他叫铮铮,是中途转到班上的留级生,并且是连续留级两年的学生。该读高一的年龄,却仍在读初一。第一次见到他,人长的比较瘦弱,冷冷的笑,感觉他性格比较孤僻,并且也是个不大喜欢学习的学困生,这是我对他最初的判断。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验证了我最初的预感。
在学校,他不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班级的负面影响都比较大,总是带动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同学违反校规校纪。做了错事以后,在老师批评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过激和不理智的行为;在家里,他以各种理由向家长骗取钱财,去打游戏,昼夜不归,父母对他进行说教的时候,他又时常犟嘴。就是这样的一位学生,也是在班级管理上令我比较头疼的学生。
1、走访家庭,走进心灵
针对上述的情况,我特地走访了一次他的家中,才得知:他是象山一位普通渔民家庭的儿子,父母都不识字,他的父亲因早年出海捕鱼出了意外,他母亲为了供他读书,改嫁给一位木匠,后来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因疏于对他的照顾和关心,对学习生活长时间的不闻不问,只是一味的满足他金钱的需要,最后造成他的性格不仅孤僻而且铺张挥霍。在这次家访的过程中,我与他父母攀谈了很久,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限制子女的零花钱,希望他们能抽出更多时间去关心孩子,陪陪孩子。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导向、人生理想。同时,从父母的角度去引导铮铮,让他体谅父母的辛劳,不要再让他们为你操心。
通过这次的走访,不进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了稚嫩的心灵,找到了一把解开心灵之锁的钥匙。
2、细心观察,真诚以待。
通过细致的观察,我发现铮铮尽管是个读书上的学困生,但是他是一个讲义气、重感情的学生。
一次,在晚自修结束以后,学生都回到各自的宿舍里准备就寝。我带了几个班级干部去男生宿舍里查寝,当查到铮铮的宿舍时,发现寝室的阳台上有很多烟头,我的火气马上就来了,当场斥责了铮铮,问烟头的来历….结果,他们中间谁也不承认。后来人群中的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说:“可能是高中部的学生吸烟了,从楼上的阳台中扔下来的。”我于是找到了高中部的学生去理论,他们似乎态度很恶劣,正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铮铮带领班级中一些高大的男生跟了上来…我一看铮铮,衣服还没穿好就跑了上来,不由地笑了!
“你怎么来了?”他说怕我受欺负。顿时,我感到一股热血在胸前涌动,对于如此重情重义的学生,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事后,我以此为契机,表扬了他的仁义,并告诉他,我们的社会需要大爱之人,更需要有责任心的人,希望他能在宝贵的青春年华承担起读书考学的重任,并且把这份大爱之心用于善待父母家人和同学朋友的身上。
确实,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教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搭起信任的桥梁。
3、抓住兴趣,捕捉亮点,投其所好——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找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从共同的爱好中寻找话题,消除师生的隔阂,共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有时候,作为教师,有必要俯下身体和学生对话。和铮铮一年多时间的接触,深入地了解了他的兴趣所在,喜欢听林俊杰的歌、打网络游戏,而且经常黑白颠倒,晚上上网,白天打瞌睡。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过下去,他对学习也似乎变得很不在乎了,变得很消沉…反复说教不见成效,我终于变通了方法。平时不经常听歌的我也把林俊杰的歌找出来反复听,偶尔也打打游戏,看看哪些地方是吸引铮铮的兴趣所在。从林俊杰的歌中我读出了一种清新明快的味道,而且,他的一些首校园歌曲,能使我轻而易举的融入进去,想起我的青涩时代,回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美好而优质!在歌声中,我和铮铮共同追忆读书求学的美好时光;在网游中,我们共同携手,去打败敌手,驰骋网络,做我们的常胜将军。
不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铮铮找回了自信,并且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比以往多了起来,还把我们共同走过的时光写进了日记中珍藏,称我是他一生最难忘的姐姐。虽然初中生的语言还略显稚嫩,但是童言慧心,就是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却构筑起了心灵桥梁。
如今,他已经远赴上海参军了,临行之前写了一首诗送给我:“吾等年少正气盛,不为英雄枉少年。今朝仗键笑互联,纵横考场似江湖。明日乘风济沧海,扬帆尽破万里浪。我辈岂是池中物,傲视天下戏风云。”
至今,在教育教学中,每当我再次遇到玩世不恭的学生时,我都会想起铮铮。作为教育工作者,教书和育人密不可。给孩子一份情感、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给孩子一份鼓励、一份鞭策,为他的每一次进步喝彩,期待他下次可以做得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些宽容,孩子才能在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
越过心灵的那座山,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朵朵清莲!
(PS:写在高考之前,是以为记,预祝全天下莘莘学子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