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同人:同人于野(1),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传】《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2),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3)。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4)。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传】《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注释]
(1)同人于野:《说文》:“同,合会也。”会同、聚众之义。野,郊外、原野。“同人于野”即许多人聚集于郊外,一起劳动。“同人”亦是卦名。
(2)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六二以阴柔之德居下《离》之中,上应于乾之九五爻,故曰“应乎乾”。
(3)乾行:指同人卦的上卦为乾卦,有“刚健”之行。
(4)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文明以健”,文明,指六二之德。健,指九五之德。“中正而应”指六二与九五得正相应。“君子正”指九五刚健无私而中正。
(5)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乾为天,故曰“天下”;离有文明,普照天下;六二至九四互为巽,巽为风,风气传扬、播送天下。其外持刚健之行,内秉文明之德,于象则“悬象著明”,光被四表;于德,则刚健中正,正大光明;于事,则传播文教,教化人心,故而能“通天下之志”。
(6)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辨物”,类是动词,族是名词。类族是求同。辨是动词,物是名词。辨物是求异。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参考译文]
在广阔的原野上行走,其志气相同,亨通。有利于涉过大河,有利于君子守正持固。
《彖传》说:《同人》卦,六二以其阴柔之爻得中正之位,上应于乾之刚健之德,象征着和同于人。《同人》卦说:“在原野上与人志气相同,亨通。有利于涉过大河”,这正应了乾之刚健之行。其卦内文明而外刚健,位居中正而上应于乾,这是君子和同于人的纯正美德。只有君子才能通达于天下人的心志。
《象传》说:天与火相亲近,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志气相同。君子以事物的类别来辨别事物的本质特性。
【爻辞】
初九,同人于门(1),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2),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3),升其高陵(4),三岁不兴(5)。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6),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7),大师克相遇(8)。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9),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注释]
(1)同人于门:门,家门、门外。走出家门与人聚集。
(2)同人于宗:宗,宗族。宗族内部人聚集。
(3)伏戎于莽:伏,隐藏。戎:军队。莽,草丛。将军队隐伏在草丛中。
(4)升其高陵:升,登高。其,语助词。陵,山陵。《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爻辞是说:登上高高的山顶。
(5)三岁不兴:三年都不兴旺。
(6)乘其墉,弗克攻:乘,同“升”,登上。墉(yōnɡ),《说文》:“城垣也。”即城墙。《解》卦上六爻辞“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的“墉”与此同义。弗,不也。此是说:登上城墙远望,不是为了攻打这个城池。
(7)号咷(táo):形容大声哭泣,又作嚎啕。
(8)大师克相遇:大师,大军。克,与上“弗克攻”的“克”义不同,这里是“克日、克期”的意思。这是说:几路大军如期相会了。
(9)同人于郊:郊,古代宗庙所在地。此犹说:与众人共同在宗庙举行祭天地仪式。
[参考译文]
初九,出门与人志气相同,必无灾害。
《象传》说:“出门与人志气相同”,又有谁能使其有灾害!
六二,仅与同宗血亲的人求同,有难。
《象传》说:“仅与同宗血亲的人求同”,这说明六二以阴柔合和之德与贞静吝惜之心唯与九五和同。
九三,潜伏兵戎于草莽之中,登上高陵频频察看,三年也不敢兴兵作战。
《象传》说:“潜伏兵戎于草莽之中”,这是因为敌人刚强。“三年也不敢兴兵作战”,这说明九三是为了安稳健行。
九四,乘其高墙之上,敌人不能攻打我,吉利。
《象传》说:“乘其高墙之上”,不能为敌方所克,其所以“吉利”,在于九四能知“克”困之因而反正为友。
九五,与人和同时,先号啕而哭,尔后笑容满面,这是因为大军克敌告捷而归,志气相同的人相遇在一起。
《象传》说:一开始就和同于人,乾德真诚中直。待大军相遇,九五战胜三、四之强之后,九五才能与六二言语相合。
上九,在远郊野外而和同于人,也是没有悔恨的。
《象传》说:“在远郊野外而和同于人”,这说明上九的志向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