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多思考,才能融会贯通

以前总觉得想精通什么就要去学某一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的了解这方面的所有问题,但是有时候学着学着就会发现,好多道理都是相通的,而我们需要融会贯通。

早上在小课里找到一个关于孩子写作业的心理课程,觉得正好适合我现在用,然后就点进去听了,觉得讲的还是蛮有道理的,罗列的一些问题确实都是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长)遇到的一些问题,让我有了听下去的兴趣。

后来听到孩子为什么总是磨磨蹭蹭不愿意开始写作业时,那个老师说,那是因为孩子一听到写作业,脑海里就浮现出所有的作业,一下子的心理压力就上来了,形成了畏难情绪。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给孩子把大目标化成小目标,让孩子能够在20秒内启动,只要启动了,后面就能一步一步完成作业,而且效率还可以慢慢提升。

那个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人他每天回家就躺到沙发上看电视,慢慢的就什么也不想干了。他觉得这样不行,他必须得做点什么改掉看电视的毛病,于是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他决定弹吉他,利用21天养成习惯,结果他失败了,因为要弹吉他需要走到房间里,打开柜子从里面取出吉他,只要一想到这么麻烦,他就立马放弃了,还是看电视更方便。

后来他又想到一个办法,他买了一个吉他架,放在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客厅里,然后把电视遥控器的电池扣下来,走二十步,放到抽屉里,然后……他放弃了看电视而弹起了吉他。因为从进客厅到抽屉里拿电池再装上,超过了20秒启动时间,他觉得麻烦,所以放弃了,然后改掉了自己看电视的习惯。

大家对于简单的事,容易做到的事总是愿意去做的,而且是在手边顺手的事情就会立刻启动,一旦在脑子里形成了复杂感,有了压力就难以启动,也就更难去完成。

听完课以后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之前读过的一本书——《微习惯》,虽然理论不一样,但是是有相同之处的。就是不要给大脑这件事太难的感觉,不要让大脑感觉到压力,这样就能让事情顺利进行。

之前读《微习惯》这本书的时候只想着自己可以运用书中的方法来养成习惯,自己读的大多数书都是用在自己身上,现在想想其实很多道理和方法是可以运用在其他方面的,像微习惯就可以用在教育孩子上面,只要稍微变通一下就好了。

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候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别人一点播就知道了,有些东西学的多了,只要多去想一想就能运用在其他地方,以前总是说孩子要懂得把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实也是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让自己也这样去思考很多问题的。

其实之前看过一本书,那本书就说这世界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也就是所谓的元认知,当时读的时候并不是很理解,但是今天突然觉得摸到了点什么。

所以没事的时候要多学习,多思考,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老师的一句话就能让你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学习还要思考,做到融会贯通才是最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