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
早上开车在路上,回想起打卡的22天,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看书,写作业,打卡,也因此获得几次打卡前三,两次连队最佳提名。我不禁百感交集,也不由得问自己:“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
是的。公务员,科室负责人,如果不犯错误,永远不会下岗。一家人工作稳定,生活安稳,好好的干嘛要折腾?
更有朋友直接在朋友圈留言:“大姐啊,我怎么感觉你时日不多啊!”(我:欲哭无泪脸)
人生过半,确实时日无多。
然而我想说,参加剽悍行动营是我前半生最正确的选择。
001 年轻人都这么优秀,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按部就班上班,下班买菜做饭,晚上看电视剧?不,这从来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些年,我的周末都排得满满的,给孩子们和家长们做读书会。然而,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的不足和瓶颈,我需要提升。
年初的时候,忘了看哪本书或者哪篇文章,关注了剽悍一只猫的公众号,一直期待训练营招募。第八期招募帖出来后,我很兴奋,马上发群件报名。经过三关,终于获得入营资格。
当时我窃想:说读书,我也读了几十年,阅读速度也不慢,别人能做得到一天一本,我应该也没问题;说写文,好歹我也是个文科生,也当了2年老师、8年记者,现在的工作也是天天不断写写写,应该也没问题。
好了,正式开营打卡写作业后,我傻眼了。
老铁们的文章,或严肃,或风趣,或穿越,或寓言,层层推进,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而我匆匆看了书之后,只能对其中的某些点发表一下理解,抒发一下感情——简直就是做阅读理解题,蜻蜓点水、表面功夫。
特么我原来都是假读书,假写文?
高二的学生邱冠桦、美国的Tiffany、岳读读、枫枫枫呀、美丽心情、星夜……这些年轻人以实际行动为“越快越好”做了最具体的诠释。
年轻人都优秀得这么可怕,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虐自己,不后悔。
002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倘若没有一个社群,没有一个团队,我未必能坚持下去。
一个人的阅读是寂寞的。
在我所处的这个小城市,爱读书的人并不是那么多,会读书的人更少。现状就是:当你在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别人在刷朋友圈;当你在读《跃迁》的时候,别人在撸串喝啤酒。
庆幸我有一个爱阅读的家庭。当我看了好书,我可以跟先生孩子分享。呃,也仅仅是口头分享。
反思自己跟老铁们的差距,就是读书贪多求快。一本书从头到尾看完,看的时候心潮澎湃,发个朋友圈:“又读一本好书。”两天之后,书里说了啥,忘了。皆因读的时候没有思考,读完之后没有输出。用我爸的话来说就是“水过鸭背”。
输出是一个反刍的过程,这并不轻松。阅读时在舒适区,输出就要跳出舒适区。可是有一群小伙伴在鼓励你、肯定你,让你觉得,你走的每一步都很值得。
最感激美丽心情每天贴心的点评,么么哒。
未来不可知,然而心中已经有了力量,因为有你们。
003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行动营的第一个十天是清单行动营。我感觉清单写作对我的帮助太太太大了。
加入行动营之前,我所有的写作都要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是以,有时写得很痛苦,脑子里一团浆糊。或者像一团乱毛线,无数个头,却永远扯不直。
清单写作拯救了我。
当我开始把清单写作运用到工作中,一条一条列清单时,神马方案、神马总结都不难了。
最关键的是,我把清单写作带给了孩子们。
前几天(周日),我们带孩子们去抗法英雄冯子材故居做活动,听完讲解、做完任务之后,让孩子们写作的环节就改为清单输出,运用了“531”的模式:冯子材的一生,有哪5件事让你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给你的3点启发;你的1个行动。有了前期的参观、讲解、提问、互动的基础,孩子们刷刷刷就写起来,半小时之后,大部分孩子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清单。当我们把孩子们的清单分享出来,大家发现,这份清单再加上开头结尾,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词,就是一篇漂亮的作文了呀!
家长们当场就感动了。
004 改变的不仅是行动,更是思维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谈话时企图说服一个人,对方总是会回答:“我知道,我懂。”我们本土俗话说:批评接受,思想照旧。
那,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知道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你“读”了,并不是“读懂了”;你“知道”了,并不是“理解”了;就算你理解了,可是你的思想没有改变,没有行动,那还是在原地踏步啊!
22天的打卡,改变的不仅仅是行动,更是思维。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猫叔说:不去做,然并卵。
22天,我的改变在于:
1.不再消极对待工作。工作的意义是我们赋予的,工作是一生中无法舍弃的部分。
2.就算不打卡,也依然读书写字。
3.改变了阅读的口味。做为一名文科生,以前读的大多是虚构类文学作品,动情处唏里哗啦那种。经过10天的一天一本书,居然爱上了阅读非虚构类作品。
4.乐意分享。发朋友圈不设分组,我愿意把我的感悟跟更多的人分享。有领导看见?那又如何,我又没做坏事,又没耽误工作。
余生很长,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