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鉴赏:关于本诗的创作时间,据宋代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在成都草堂时所写,就题材而言,本诗是一首纪事诗,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诗人淳朴好客的性情。诗人曾为本诗自注:“喜崔明府相过。”从中可以看出,“客至”中的“客”,是指崔明府。崔明府的具体情况不详。关于这点,还有一说,因杜甫的母亲姓崔,所以有人认为,“客”很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第一联中,前半句只用一个“皆”字,就把春天江水涨溢的景象形象地描画了出来。后半句的“群鸥日日来”,既写明了诗人生活环境之幽静,又给诗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隐逸的色彩。群鸥,古时常作为水边隐士的伴侣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但见”,只看见之意,与群鸥相连,传达出另外一层意思:只见群鸥,却看不到其他的访客,生活也不免有些单调了。这两句以户外景色为着眼点,交代了时令、地点,刻画了诗人生活的环境,在写景中,融入情感,描绘出了悠闲、安逸的江村生活。
第二联中地点发生转移,由户外转到了庭院之中,这是因为有客而至。两句话互相衬托,借互文的修辞手法,揭示出隐藏其中的另一层意思:庭院小路还未曾因为迎客而打扫过,今天因为你的到来才打扫;用蓬草编成的门还未曾打开,今天因为你的到来,才第一次打开。语句构思巧妙,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招待客人的诚意。同时诗句以谈话的方式来写,增强了生活气息。
在第三联中,我们好似看到了主人热情待客的画面。一边频频劝饮,一边因酒菜欠丰盛而说一些歉疚的话:离街市太远,买东西不方便,只能略备一些简单的菜肴;好酒买不起,只能用家中的陈酿来招待你。这些话,听起来平常,平常之中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这段对待客场景的实写,正是诗人所着力刻画的,从中体现出的是宾主之间的深情厚谊。
最后一联写诗人邀邻共饮。此处写法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需要事先邀请,随意来饮,体现出质朴的人际关系带来的自然之乐。这处细节描写,不但使酒席气氛达到了最高潮,还取得了峰回路转、别开生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