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23 星期日 上海—北京
想着在街上随便转转,享受一下上海的清凉,便没吃酒店的早餐,下楼溜达。七点多街上人不多,树荫下很凉爽。北京的朋友抱怨这几天真是热死了,没想到上海居然这么凉快。
走到东昌大厦的时候想吃早餐,看了两家面馆都不甚满意。吃了虞面斋的面条后,变得有些挑剔了。看到居民小区里有家五芳面馆,要了一碗面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太好吃。
出来继续溜达,在肯德基买了一个照烧鸡腿汉堡,回到酒店房间泡上一壶单丛茶,吃着汉堡喝着茶,算是对付了今天的早餐。
继续喝茶看书,然后开始写昨天的日记。现在我不太执着日记当天必须完成,累了就睡,第二天补写就是了。反正现在觉也不多,七点前总会醒了,上午一般又没有什么事情,正好可以补写日记。到了这个年纪,睡眠还是很重要的,睡好了才有精神,否则一天都会懒洋洋的,脑子也不灵光了。
快10点的时候收拾好行李,然后下楼抽烟。过了一会儿小帅来接我,一起去了外滩英迪格酒店三楼的东方司宴。听很多人说起过这家餐厅,这次是第一次来。坐下和老板赖总聊天,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的朋友。赖总在利苑工作过很多年,当年厨房里的兄弟现在散落在四方做了一方诸侯,都是餐厅里大佬级的人物了。他在屈浩烹饪学校讲过几次课,和屈浩老师、杨春晖都是很好的朋友,2018年世烹联青年厨师排位赛第一名曾少发更是他的好兄弟,而这几个人和我都是好朋友,借着这层关系,我和赖总迅速熟悉起来,敞开心扉做了实实在在的交流与碰撞。
对于中餐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话题,赖总认为现在去国外做中餐厅,一定要做高精尖高大上的餐厅,一定是要具备fine dining的气质,对标的就是那些米其林三星餐厅,以国外的精英人士为主要客群。这一点我是十分赞同的。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餐走出去已经不是当年华人在国外为了安身立命开家餐馆了,而是在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把最好的中国菜做出来,让外国人欣赏到最好的中国味道、最时尚的当代中国菜。用这样的方式弘扬中国味道,应该是这一代餐饮人的责任,也是中国餐饮人的情怀所在。
赖荣辉对中餐走向世界有着充足的信心,在表达方式上有着自己的思考。打破菜系界限,打破中西餐藩篱,吸收先进理念,融合美味关系,做出美味美观时尚创新的中国菜,针对中餐甜品表现较弱的现实,赖荣辉表示要在甜品上花大气力,研发出有中国特色又能让西方人愿意接受的甜品来。这些想法在今天的午餐中做了初步的展现。
七款甜品,各具特点。
点心的造型也很有创意
凉菜和汤
热菜
菜品可以对照着菜单看
今天还吃到了今年第一口黄油蟹。只是现在还不到季节,蟹还不够饱满,油脂也不够丰富。不过我还是感谢赖荣辉的心思,特意为我准备的这一口鲜儿。
吃舒服了聊畅快了,大家合影纪念一下。
当然不能少了我的闺蜜们
饭后赶去浦东机场,七点落地北京,八点到家,收拾行李换衣服,明天一早又要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