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今天出了门,绕着心念许久的河走了一圈。了了多天心愿的同时,也找回了丢了许久的“闲”。恰巧,今天又读了罗楠小姐的文《来年,从焦虑慌乱中偷一份闲》,甚是欢喜。于是,毅然决然写下这个标题:惟愿,这样的“闲”余生再多些……
这样的“闲”丢了多久了呢?应该是阔别好久吧。多久呢?也得5年了吧。还没去南方小城时,死读书的我根本不懂了这“闲”。虽有大把的光阴可以用来“闲”,但那时怎么也就没了契机体会这“闲”,整天不是泡在电视剧中,就是和不怎么喜欢的书本打交道。直到有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姐妹去了陌生的城,见了陌生的人,才和这“闲”有了亲密接触。但自从南方小城(泰国南部名叫董里palian的地方)归来,匆忙进入工作岗位,好似再也没有了这样的“闲”。
这样的“闲”什么样呢?应该是充实的吧。还记得,一周21节课排得满满当当,偶有空闲,还会被不同的活动学生给占了去。应该也是快乐的吧,特别是能够按照计划晨跑、晚跑、写日志时,甚是知足。应该也是幸福的吧,因为常常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去陌生的地方,看不同的景和人。总之,它是不急不缓,不快不慢,完全在了自己的掌控之中的。这样的“闲”总给人种感觉,好像天堂也不过是了这样子。
这样的“闲”怎么又回来了呢?是的,如不是这次生病,我想,它定不会再回来的。以至于,我都要忘了它的样子。虽说有些夸张,但差不多和“死神”相交的时刻,还是让我想了很多。慢下了的时间,连同慢下来的思想,让我找回来了很多:如现在,和文字的再次相见;如今天,这样的“闲”的回归。
不慌不忙起床,远程忙完几项工作,亲自做上一顿美味,再瞧上几眼娱乐,便决定绕河走上一圈……
太阳被沉沉的雾霾遮了脸,像娇羞的姑娘,面纱后躲着。远处,呼啸而过的火车,留下一声长笛在空气中飘荡。河边的垂柳没了生机,和印在青黑青黑河面上的倒影一起孤零零地立着。再看那河水,倒让人瞬间就想起了曾经课本中被描绘过的“那潭死水”。
一切并没那么糟糕,就如这冬日一样,并没给人太多寒冷的感觉。来来往往,或三或两,都有了和我一样来享受这“闲”的人。“嘎嘎……”七八只大白鹅映入眼帘,扑闪着大翅膀欢快地叫着,和旁边因为落差而形成的“瀑布声”一起,奏响了冬日里的交响曲。
生机远没有结束,鲜红的果子在路边的灌木丛中“肆意”生长着,丝毫也不怕了这让人瑟瑟发抖的日子。旁边的树干虽“蜕了层皮”,却“油光发亮”的晃眼睛,直叫人将它的“圆”看成了“方”。而掉下的叶子,也是那么的惹人爱,恨不得通通都捡回了当书签。
以上就是了今天的“闲”,一个小时,不多不少,刚刚饶河一圈;一条小路,简简单单,却满是欢乐。这里没有匆忙,没有功利,就是这样的“闲”,我希望,余生再多些……正如罗楠小姐所言“人能够保持轻松的状态,保留内心的热爱与闲适其实也是一种自律,而自律,往往通向更大的自由”。
不知您是否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闲”,又和这样的“闲”见面了几回?于每个人,这样的“闲”都弥足珍贵,因为它是你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盲从,不激进,真正接纳和完善生活、表达生活的时刻。惟愿,这样的“闲”余生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