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贾宝玉有个爱红的毛病。这个毛病就是爱胭脂,不但自己为奴为婢为丫头们淘弄胭脂,还经常吃女孩子唇上又香又甜的胭脂。关于这一点,大人们是觉得贾宝玉年纪小胡闹,贾母王夫人都没有管教的意思。这事尽人皆知,她们也不可能不知道。丫头袭人强烈反对,并以自己出走威胁贾宝玉与之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不许吃胭脂!那么林黛玉关于贾宝玉这个恶意有什么看法呢?其实书中已经给我们写明了。
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内说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
这是十九回袭人刚刚劝过贾宝玉不要吃别人嘴上的胭脂和那爱红的毛病,转回头,贾宝玉就脖领子上带了一块“血渍”出现在林黛玉面前。显然袭人的劝说都当了耳旁风。林黛玉太了解贾宝玉,这种事说了也没用,还要他自己领悟才好。所以上面那一段话就是林黛玉对贾宝玉淘弄胭脂和吃别人嘴里胭脂的态度。
第一,林黛玉也是反对的。
“你又干这个了”。表明林黛玉是反对贾宝玉做这个的。用了又字,既表明贾宝玉屡犯,也表明林黛玉经常发现,不止一次说过他。正常来讲,贾宝玉爱红,吃胭脂这毛病都不会被接受。史湘云就干脆打掉了贾宝玉伸向胭脂盒子的手,林黛玉也一定会有相似的行为。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是你喜欢的我接受。所以林黛玉的反应反而是所有人中最轻的。
很多人觉得林黛玉为何如此放纵贾宝玉,我认为不是放纵,而是管过管不了。两人从小一块长大,摩擦不断,自然是意见不统一才拌嘴吵架,林黛玉自然也曾经强烈反对过贾宝玉的种种,但没效果,反倒越吵越了解,真正了解了,就会理解了。才有后面两人的心有灵犀,和“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账话”,这一句不是林妹妹不说,而是还没到说的时候就自己咽了回去。
六十二回,林黛玉和贾宝玉说贾家应该省检,不然恐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它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看,林黛玉绝不是不管,而是贾宝玉这个态度让林黛玉管无可管,终至不管。
第二,林黛玉也是无奈的。
林黛玉劝过贾宝玉不要弄这些胭脂,贾宝玉当成耳边风,林黛玉也无法。所以就转换了一个策略劝说。既然戒不掉,就不要尽人皆知。“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也罢了,说明林黛玉彻底无奈。反对无效只有顺从。顺从过后就是伙同了。林黛玉就成了狗头军师吴用,出主意给贾宝玉,让他防止被贾政发现。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处之道并不是贾宝玉说的那样“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账话”。可贾宝玉这句话却也害了他和林黛玉的关系。他自己不听话,别人劝了都当耳边风,却拿林黛玉做幌子,堵别人的嘴。林黛玉将如何自处?袭人为何对林黛玉有看法?就是因为袭人的苦劝和林黛玉的放任是针尖对麦芒,事实上林黛玉不但劝,还经常劝,总是贾宝玉不听,慢慢也了解贾宝玉的性格,变规劝为疏导而已。
从贾宝玉淘弄胭脂这里我们就发现贾宝玉的一个恶劣习性。这一点贾母作为老人家看的清楚:“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
贾母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林黛玉也就是了解了贾宝玉这个性格,才变换了与贾宝玉的相处之道。贾宝玉身上纨绔子弟的习性一点不少。甚至牛心古怪比别人还多。这样的人,闯祸一流。大观园最后的覆灭,多与贾宝玉有关。无论晴雯,芳官,四儿乃至金钏儿,这些人的悲剧也是贾宝玉一手造成的。贾宝玉在没有完全能力的时候释放天性,随心所欲,必然导致对他人的伤害所不自知。而他完全没有善后的能力,只能请神,不能送神,终致一切美好灰飞烟灭。这当然是封建世俗对他这样异类的反扑,而他太过锋芒毕露,授人以柄才是关键。
宝黛爱情的幻灭也是这样。若贾宝玉不总将林黛玉挡在身前说:“林妹妹从不说这混账话”王夫人也不见得全然反对林黛玉。贾宝玉不将告白的话让袭人听到,也不会有后边的袭人进言引发的连锁效应。一饮一啄自有天定。在历史的洪流中,贾宝玉终究是一朵浪花,没等浮出水面,就被后面的大浪裹挟消灭。
林黛玉对贾宝玉这爱胭脂,吃胭脂的毛病煞费苦心的一段劝说,贾宝玉终究没听到耳朵,“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这个德行,谁又能如之奈何呢!?
以上都是本人个人之见!若我没说清楚,欢迎留下您的观点。欢迎转发!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