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的那些事儿到底是有哪些事儿呢?没读《从容小主写长篇小说》之前,我没觉得起名字有哪些事儿,名字不就是一个名字吗?还能是什么?还能起出花样来?
读过17~19三篇文章之后,我的感觉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空气中到处飘着名字素材的香气。
这句话也不是我自己想的,是根据另一个文友的一句话改编的,她一开始写文章觉得没有素材,但是做了一段点评官之后,阅读别人的作品多了,思维开阔了,就觉得空气中到处飘荡着素材的香气,所以我就把它用在这里了。我这也算是活学活用了吧。
小老师第17篇中,开篇就说:写长篇小说起名字这个步骤,就和我们人一出生,或者孩子在孕育的过程中,就已经准备名字是一样的道理。
读到这里,不禁为小主老师恰当的比喻喝彩,记得在前面的章节中,小主老师就把写文字比喻为孩子学走路,说如果写够100万字,才相当于刚刚会走路,在那个时候,就觉得小主老师真是把比喻运用的恰如其分,在这里更是有这种感觉。
写到这里,也相当然的想起了我两次写小说都胎死腹中的情况了。
第1次只写了一章就写不下去了,第2次好像写到六七章吧,但是中间的关联性不强。
现在想想原因,有一部分也是因为我没把名字这回事看的那么重要,随便起了两个名字,也没有把故事中涉及到的其他人物事先设定好名字。
而故事中不可能只有男女主人公两个人呀,而他们的孩子也没有起一个名字,所以你看只是想着写,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具备,所以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写不下去。
再往后读小主老师给蒲小锁起名的那个过程,感觉到简直是太妙了,看到一把车锁就能想起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看到蒲公英又进而联想到她的姓,这样处处留心的态度,真的是太值得我学习了。
有句话说:你的时间放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你看小主老师无论是散步还是做什么,时时刻刻都想着人物的名字,想着细致入微地观察人、事、物,这已经是镶嵌在骨子里的习惯了。
这个我从一开始读小主老师那几篇散步体的文章时就深有感触,前面的文章里我也说到了,其实一件同样的事情,小主一写就特别生动,就犹如发生在眼前一样,换到我一写,就特别尴尬,一个很精彩的故事,三言两语就打发了。原因肯定是跟平常细细致入微的观察分不开。
其实从起名字到写什么内容、怎么写,都离不开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看看小主老师的那些名字,不也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细细的观察,然后从生活中来,从诗中来,从各个方面而来嘛。
所以你说小主老师厉害,有秘诀吗?其实没有秘诀,不过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自己切身的感受而已。
你要是说没有秘诀,也不对,还是有秘诀的,就是这个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这些观察背后所下的功夫,其实没有几个人能达到。
所以小主老师像个神话一样的存在,而我在膜拜的过程中,更应该思考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能做的比现在更好一点点呢?
小主老师说:名字满天下,就看你会不会起。因为平时留意生活,所以看见什么都会随时记录,随时用在作品里。
所以,你看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就比如我前几天坐通勤车回家时,写了表扬通勤车司机的那件事情,如果搁在以前,我就不会多想,现在每一件事情都尽可能的去多想一点,然后去想想可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当做素材用出来。
小主老师说:不管是哪种名字,还是那句话,你能用你想的名字写出世界上最长的造句,那就是你的厉害了!长篇小说,就是世界上最长的造句。
这个理论,你认可吗?
这个理论在小主平常的分享中也听她提到过,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其实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只是一种单纯的认同而已。
但是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切切实实的从小主老师的描写之中,看到了她脚踏实地、低头啃荒的那种态度。
也看到了她在小说背后付出的很多时间和努力,知道她也不是一开始横空出世就很厉害的,也是经过一步一步的练习,才成就了现在的小主老师。
不同的是,我没有小主老师思考的那么深入,没有投入那么些时间,没有那么仔细地观察,没有对自己有更严格一点的要求,没有……
以上是我的理解,你觉得有没有一句话是触动你的呢?如果有,推荐你去阅读这本书,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如果没有,也推荐你去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每个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自我感受,在乎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