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权登基后,先是大肆屠杀“建文奸党”,接着又任用酷吏展开政治大清洗,不论你对新皇帝如何有功,不论你在大明帝国有多大政治背景,即使是朱元璋一再认可甚至曾经钦定的顾命大臣(梅殷),只要新皇帝觉得不顺眼,或觉得这个人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那么他就死定了。永乐朝的首席归降者茹瑺就是这样一种政治环境下的牺牲品。
茹瑺,湖南人,洪武中期国子监出身,曾任大明通政使,因勤于职守,很得朱元璋喜欢。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任命茹瑺担任右副都御史,,“又试兵部尚书”,兼任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从茹瑺的早期政治履历来看,他是个政坛老客,朱元璋的“红人”。
因此自建文帝登基后,一如既往的重用茹瑺,担任吏部尚书,谁知,没多久茹瑺便跟建文帝的老师黄子澄有了矛盾。巧的是,刑部尚书暴昭从一些案宗中发现了茹瑺以前干的一些“脏事”,便向建文帝告发了。建文君臣几乎个个是正人君子,大明朝岂能容下这类“脏人”,便把茹瑺从京师贬到了河南做布政司事。从此,茹瑺跟建文帝结下了芥蒂。
在朱棣攻打建文帝时,见到满脸横肉,杀气腾腾的朱棣,茹瑺等人吓坏了,他们“俯伏愠恐,流汗浃背,不敢仰视”,最终只能“唯唯顿首还”。
随后,茹瑺便投降了朱棣,敲锣打鼓地欢迎朱棣的到来。在朱棣上台的尴尬时期,茹瑺等人的归顺颇能博得朱棣的欢喜,尤其令朱棣高兴的是,茹瑺这个哈巴狗特别懂事,朱棣进入明皇宫挖地三尺找不到建文帝,茹瑺领人不停地向新主人劝言,叫他早登大位,像哈巴狗一样,弄的朱棣像吃了蜜一样甜。
因此朱棣登基后对于茹瑺极为恩宠,一直记得他“有默相事机之功”,特意封他为忠诚伯,食禄1000石,终身享用。在官场上,朱棣仍让茹瑺担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没多久,朱棣又觉得对茹瑺的恩泽还不够,于是又将茹瑺的儿子茹鉴封为“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以秦王第二女长安郡主配之。”
不仅给茹瑺加官进爵,还恩及其子,把自己二哥家的闺女嫁给他的儿子,并让茹瑺给儿媳妇修建秦府长安郡主府第。
归降朱棣后的茹瑺的确是春风得意,不仅享受了优渥的待遇,还特受重用,当了大明国防部长不说,还担任《明太祖实录》的监修,一人身兼数职,茹瑺太有才了,皇帝很喜欢。此时的茹瑺心里荡漾着无比的快感和自傲,从完成营建郡主府第回京城复命的路上,他碰到了朱棣的三儿子赵王朱高燧。按照大明祖制,不论你做多大的官,碰到皇帝的儿子亲王必须要跪拜,亲王走时一定要送礼。可能近年来太得意了,读书人出身的茹瑺居然犯浑了——没送赵王。就这么个小小的失礼,茹瑺被人弹劾了,朱棣下令将他遣回老家。
回家没多久,茹瑺又“为家人所讼,逮至京”。朱棣知道后下旨释放了茹瑺,仍让他回老家待着。可不知怎么着,茹瑺回去的路上又犯浑了,在经过长沙的时候,没上谷王府去拜谒一下谷王,有违于祖制。为此,谷王朱穗十分恼怒,马上向皇帝哥哥奏了一本。朱棣接过谷王的弹劾奏章后,没有马上就发作,他思虑着:茹瑺为何频频犯错误?谷王之类的藩王是得罪不起的,不说你茹瑺,就连我皇帝对他们还得表面上敬三分呢,想当年,侄儿朱允炆为什么丢掉江山,还不是因为在藩王问题上行为过激吗,我可不能重蹈覆辙,必须想周全才行事,你茹瑺怎么老在这种问题上栽跟头?还有你以前在监修《明太祖实录》时不该留下的话,你都给我留下了,难道你有别的心思?要将朕之篡位之事留给后人评说?朱棣的心思十分缜密和隐蔽,但他肚子里的蛔虫,酷吏陈瑛马上品出了味道,他上奏给永乐帝,弹劾茹瑺,说他建造的府第有违祖制。
经过这么多年的清洗、弹劾和告讦,“建文奸党”、“建文贰臣”都一一被收拾了,就你茹瑺这个贰臣头目又算老几?朱棣下令给锦衣卫,马上逮捕茹瑺,将其打入天牢。此时的茹瑺可是什么都明白了,“狡兔死走狗烹”,永乐朝巩固了,该是我们贰臣活到头的时候了,于是他叫儿子买来毒药,服毒而死。
茹瑺倒是痛痛快快的走了,谁知他的死却给自己的儿子们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和痛苦。大明司法部门觉得茹瑺死的蹊跷,要查、一查就查到了儿子买毒药的事上了,要把儿子以谋杀父母罪论处。幸亏有关部门反复核查,发现了真相,这儿子才保的一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茹瑺的儿子和家人还是被发配到广西劳改,直到朱棣死后才被放回。
虽然茹瑺曾有功于朱棣,曾深受朱棣的宠爱,但一旦不能约束自己,“藐视”皇权,办些让皇帝闹心的蠢事,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最后茹瑺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又能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