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不经意间读到一位上海女作家的一篇散文。在文章里她写道,那时,她租住在市区一栋老公房里,进进出出总是遇见一对年迈的老夫妻,耳边也就经常飘过老头对老太的抱怨。后来,老头去世了,本以为与老头相互扶持惯了的的老太会陷入失去亲人的焦虑中,又在过道里遇见她时,女作家正犹豫要不要安慰老太几句,却发现老太嘴角浮着笑意,天呐,这是她从未在老太脸上见到过的表情!再看老太的神情,轻松得走起路来脚底下竟然有了弹性。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忘了这篇散文的篇名,忘了这篇散文的作者姓甚名谁,糖葫芦般串起的一个个故事,我也都忘了,只记住了这一个——因为女作家看似平静如水地写了一个尖锐得能将读者刺得疼痛不已的故事。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对夫妻在婚姻名存实亡的状态下,没有选择彻底了断,而是将一潭死水伪装成静水流深后,决绝地将婚姻进行到底的?
而不选择离婚的夫妻中,又有多少在心里默念着为了孩子的?
意大利作家多美尼克·斯塔尔诺内的小说《鞋带》,就是想告诉那些以孩子为借口决意把破碎的婚姻维持到底的夫妻,你们顾念的孩子又是怎么看和想你们的维持的。
小说不长。虽然,目录页显示小说总共有三部,特别是第二部,又分了三章,但,7万字就是《鞋带》的体量,所以,我们有时间来聊一聊一本关于那破碎了的婚姻该怎么办的小说,何以起名"鞋带"。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这一版《鞋带》,封面上的两只皮鞋被一副打了死结的鞋带拴得一时撕扯不开。打量封面的刹那,我以为被系在一起的一只是男鞋一只是女鞋,但是不,一双男鞋。与勒口上躲躲闪闪的内容简介一对照,我有些疑惑了:鞋带到底在隐喻什么?
第二部第二章的第八节,抛弃那不勒斯的家到罗马与情人莉迪亚同居已经数年的成功男士阿尔多,有一天突然觉得应该多多关照自己的一双儿女。可回到那不勒斯那个又小又破的家与妻子婉妲在一起,阿尔多已经做不到,便与婉妲约定将儿女送到咖啡馆与他见面的时间、地点。"鞋带"这个词就是在这一次会面时由8岁的女儿安娜第一次提到。
"安娜指着哥哥问我:
'是不是你教给他系鞋带的?'"
因为多美尼克·斯塔尔塔内立马给出的,是父亲阿尔多对女儿挑衅般问话的反应:"我觉得很尴尬,是我教给桑德罗系鞋带的吗?我已经不记得了",这给了读者极大的误导,以为"鞋带"的说头只是女儿久不见父亲后以此来责怪阿尔多。特别是在此次见面后,"鞋带"就消失在了《鞋带》里,更让人觉得"鞋带"隐喻的,就是孩子们对出轨父亲的腹诽。可是,小说进入到第三部、叙述者由阿尔多变成安娜后,我们的猜测被宣告,是错的。
等到13岁的桑德罗和8岁的安娜又长大一点后,阿尔多渐渐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情人莉迪亚的生活节奏。他生怕有一天像自己抛下婉妲那样被莉迪亚抛弃,阿尔多选择将婉妲他们从那不勒斯迁移到罗马后回归家庭。
又能天天看到爸爸的桑德罗和安娜,能不能只当之前的家庭变故从来没有发生过吗?
重男轻女的姨妈将财产悉数给了哥哥桑德罗,引起了安娜极度不满,她与桑德罗的关系因此恶化到几乎互不见面。假如不是父母去海边度假前希望兄妹二人能分头去台伯河畔婉妲精心"构筑"起来的她和阿尔多的家投喂那只名叫拉贝斯的猫,安娜和桑德罗能否坐在一起聊聊他们的小时候,只有天知道了。你看,就算被安娜生拉硬拽地与她同时出现在了父母的房子里,桑德罗根本就不愿意跟安娜多说一句话!只是,已经将姨妈的遗产花得一干二净的桑德罗英雄气短,听说安娜有一个绝妙的主意能劝说父母把房子卖掉后将房款分给他们兄妹,他留了下来,我们因此也再次读到"鞋带"出现在了小说里:
"我们跟爸爸见面的那天早上,妈妈对你说,你注意到你哥哥系鞋带的方式有多可笑了吧?这都是你爸爸的错,他从来没干过一件好事:你见到他时要告诉他"。
显而易见,这一回提及"鞋带"的,是桑德罗。"对不起,我不记得了,你是怎么系鞋带的?"安娜的回答,告诉我们,当年她只是在按照妈妈的意思行事,丝毫没有把"鞋带"一事放在心上。倒是桑德罗,30多年过去了,爸爸对"鞋带"的反应还历历在目:"(知道桑德罗系鞋带的方式是跟阿尔多学的以后)他很感动。他哭了起来……"是不是比安娜大了5岁,桑德罗更能理解父亲的难处?所以,他觉得阿尔多回归家庭,是"是因为妈妈,因为我和你,我们仨都希望他回来"。然而,《鞋带》最长的章节第二部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是因为莉迪亚而非婉妲和两个孩子,阿尔多才回家的。何以给那只猫取名"拉贝斯"?在拉丁语里,这个词的意思是灾难和毁灭,"他希望时时刻刻都听到'拉贝斯'这个词回荡在家里,这个词是他内心感受的浓缩"。没错,直到"拉贝斯"被大家叫了许多年后安娜才偶尔觉察到"拉贝斯"的含义,可是,认定婉妲认定家庭是"灾难和毁灭"后,阿尔多能在家庭生活里将自己对家庭的厌恶掩饰得滴水不漏吗?
显然不能!"我从父母那儿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不能要孩子",而桑德罗呢?用到处留情的方式下意识地反抗着阿尔多和婉妲虚伪的婚姻状态。
要不要知道孩子们对出轨父亲的真实想法?"既然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别人,那你就不该走回头路,就得一不做二不休,坚持到底,作恶也不能半途而废"。想不想知道孩子们对回了头的阿尔多以及接纳回了头的阿尔多的婉妲的真实想法?桑德罗和安娜在父母回家前将他们的家翻得犹如闯进了江洋大盗,并带走了"拉贝斯"。
小说家从来不会就事论事。假如认为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的《鞋带》只是为了影射婚内出轨,是否减弱了小说的力度?第二部里,回归家庭的阿尔多与婉妲的婚姻生活,才是一种常态。
《鞋带》之前,我读的是英国作家克里斯蒂·沃森的《护士的故事》。有着20年护士从业经历的沃森女士,把一个个"护士的故事"讲得感人肺腑,读得我潸然泪下。可那些故事读完就过去了,唯独读到这一段话时,我用手机拍了下来:"如果一对夫妻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当其中一位撒手人寰,那么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另一位也会随之辞世。我们当然没法在死因一栏里写'死于心碎',但我相信事实就是如此。心碎的人不会再费心照料自己。他们不吃东西,不洗澡,不睡觉。他们一个人身处两个世界,因悲恸而全身发冷"——没有感动,而是起了疑:相伴一生的夫妻生离死别时真的会心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