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之龙门石窟

  河南,简称“豫”,素有“中原” “中州”之称,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而其洛阳,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悠久而文明。“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是人们对洛阳的高度评价。在洛阳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则坐落着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图片发自简书App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为2厘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摩崖型群雕,共有九尊大佛,中间主佛为卢舍那,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受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力士威武雄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段第一个大窟,窟顶藻井为一朵潜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宾阳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洞窟,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

   宾阳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该洞窟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图片发自简书App

     莲花洞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龙门石窟还有众多诸如古阳洞、药方洞、老龙洞、惠简洞、看经寺、看山寺、白园等优美景点就不再一一介绍,只有亲自去过才能更加亲切的一睹芳容。中华历史悠久,名声古迹之多,又有谁敢说全都见过,无一遗漏呢,好了,再见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历史沿革 建造历史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
    幸福滋养生态艺术阅读 1,634评论 0 0
  •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
    家荣云川阅读 5,815评论 1 5
  • 感觉自己傻傻的。 明知道…… 唉,做自己想做的吧,别后悔就行。 圣诞礼物。 冬至快乐。我也不知道我在等什么。 现在...
    抱抱酱iPhone99阅读 185评论 0 0
  • 物权人在物权遭受不法妨害时请求除去妨害的权利。
    toshaun阅读 195评论 0 0
  • 不敢,看了无数次,没有你回的消息。但还是不敢允许接受会话,不敢看,半点都摸不透你的人。或者说我对你有期望,才会不想...
    暖陌阅读 208评论 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