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租客。
为了自己能够有更好的租房体验,趁近日工作没有那么紧张,整理了新入住的出租屋环境:在公寓管理员表示不负责清理以往旧租客留下的杂物,也不负责清理厨房的情况下,我深呼吸了几口气,调整好心态,就开始啦。
以下的一切行为,首先是出于我个人利益的考虑。然而,在我行动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会对我个人带来影响,也会对我的其他租房邻居带来影响,我突然意识到这也许是个不错的故事,值得记录下来。
故事开始了
第一步,联系其他租客,包括已经搬走的租客以及新入住的租客,征询公共空间内杂物的归属,明确哪些是可以直接丢弃处理的。这一步花了一点时间,毕竟大家的作息都不一致。
第二步,丢弃所有无人认领的杂物,这一步是需要不怕脏不怕累的,因为会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垃圾。在一位新入住租客的帮忙下,花了不到1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瞬间客厅和厨房就显得整洁了许多。下面的图片是清理之前的局部环境。
第三步,联系保洁阿姨。打扫卫生真的是一件特别累的事情,考虑时间和精力有限,我选择了花钱请专业的保洁人员打扫公区卫生,包括清理抽油烟机和冰箱等区域。
第四步,将不同的用品合理布置,贴上温馨提示。以上四步做完,就得到了如下的环境。
以下是我写的“温馨提示”,字迹不太好看,文笔也没有很好(还编了句不太顺口的和谐标语),希望其他租客看到能理解。
可回收物收集点的想法来源于另一位租客:一个98年的姑娘。在门口弄个大箱子作为收集点,是希望公区的杂物摆放能更有秩序一些。从个人角度出发:我能有个更整洁的就餐环境了。
在我询问杂物归属的时候,姑娘强调了大袋子里的纸箱和塑料瓶是留给楼下的阿姨。个人看来,这样的处理挺好。一方面,租客有处理可回收物的需求,另一方面,楼下的阿姨物理距离近,方便回收。但是姑娘和阿姨的交流属于“随机,随缘”,没有具体的联系方式。于是我建议姑娘有机会加一个阿姨微信,如果姑娘搬走了,阿姨的微信可以传给后来的租客,让这个出租屋的可回收物能持续地“有归属”。
“共享调料”,就是纯属个人行为。从个人角度出发,如果室友只是偶尔需要烹饪,Ta又愿意用我提供的免费调料,那厨房的料理台就会空出更多空间留给有需要的人,比如我。
我既有独厨独卫的单身公寓生涯,也有不少共享厨房的体验。很多时候,在公共厨房里,一个桌面上出现3桶油4瓶生抽5瓶料酒6袋盐…都是常见的,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厨房公共空间有限,尤其是无法发展垂直空间的情况下,料理台会被一大堆重复的调料瓶占领。
现在,去掉了那些无人认领的瓶瓶罐罐,能空出2个电磁炉的烹饪空间。接下来看具体情况,会和其他租客商量如何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间。目前,无偿提供一些常见的调料,是我的个人行为,会有什么影响还是未知数。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后续会跟进记录。
写到最后:
就目前的经济趋势来看,中国的租房群体只会越来越多。作为租房一族,最大的心愿无疑是“早日结束租房生涯”。但是在心愿达成之前,不可避免地要去面对以下两大问题:租房安全,租房舒适度。前者还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暂且不讨论。而后者,更多是个人问题: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去建设一个更好的租房环境?这个问题是双向的,既是对租客,也是对房东。
因为我相信,一个和谐的租房环境,不是租客自顾自地“打扮房间”,也不是房东“办理一个合法的房屋租赁登记”这么简单。租客和房东,站在了不同的利益层面,要达到“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并非易事。有人会被眼前的利益蒙住眼睛,有人会为了自保而选择漠视。但总有人会做出行动,做出改变。
我的租房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不同的租客,本身是处于较为接近的一个“群体”,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合作起来,营造更好的住房环境。为此,我特别感谢那些曾经的“室友”,给予了我非常友好的回应。虽然期间也发生过不太好的事情,但也同样是在室友们的帮助下解决了。
也许我的租房生涯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租房故事也只是万千租房大潮中的一朵浪花。至少就我现在的能力能做到的,就是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并写下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