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天在公交车上偶然听到一个菇凉在跟自己的朋友说,昨天吃了个鸡蛋饼有多么美味。当时觉得有点过于夸张了吧,鸡蛋饼有多么好吃吗?不过后面的话让我有些惊讶,她说她吃鸡蛋饼已经快二十年了。
为什么这么个简单的食物可以让一个忠实的粉丝追了二十年呢?后来在车上我思考了下,会不会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因为摊主长期专注做鸡蛋饼,当有客户说加点芝麻可能更好吃时,他后来就增加了芝麻;偶然又发现,和面时加点油会让鸡蛋饼更香于是就多了这样的一个步骤;后来又发现,这个油如果是芝麻油可能效果更赞;接着又进行了火候和工具的不断改进。这种行为用互联网的语言来描述就是迭代。他做鸡蛋饼足够专注,并且两个月迭代一次,二十年就可以迭代120次,我们可以想象,他的鸡蛋饼一定会很好吃。
我认为这就是传统的“匠人精神”,也是互联网创业非常需要的一种精神。
让人想起了日本有个叫小野二郎的哥们,做了60多年的寿司,做到了世界顶级。这或许就是专注的力量,同时也让自己回想起前两天在海峡两岸会联网大会上疯狂老师的创始人张浩的分享,他做了十年的快乐学习,同时今年他还在做疯狂老师,而得到了腾讯的支持。他对于未来很自信,因为他们的团队每周都在进行自我迭代,或许连续十周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如果连续100周都这样迭代的话,那将会是很不可思议的效果。
什么是迭代?这是一个重复反馈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四川泸沽湖旁边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人开了一辆卡车一把小心把别人的一只母鸡压死了,他赶紧把车丢了,逃跑了。为什么就就一只鸡,有那么严重吗?因为那里的人不跟你这么算的,他们会告诉你,这只母鸡会生多少个蛋,蛋又会孵出多少小鸡,小鸡又长大继续生蛋,孵出小鸡,就这样只需三五年,你所需要赔付的钱都远远超出了那辆卡车了,所以聪明的司机宁愿丢掉车。
这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手机软件时常会收到软件升级的提升。而整个互联网行业,也很难同时一下子就把产品做到完美,而是先做出来,同时关注用户们的反应,然后一步步地把产品进行迭代,进行更新,把BUG一步步地进行修复。
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的软实力就像是手机里的软件设施,我们在生活中也会一次次地去进行体验,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bug,我们的系统在运行某个软件的时候会卡壳,我们的软件抵不住某些“病毒”的侵袭。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该进行软件升级维护了。
而这个自我更新的过程就是,每天生活或工作,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小更新,或许这样的更新在短时间里你根本看不到其效果,但是如果你持续进行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那你的系统会强大到超出你的想象。
为什么软件不一次性做到完美在推到市场呢?其实互联网公司前期的投入是烧钱的,同时需要快速地应对世界的变化。而如果要做到完美,可能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样的性价比是非常低的。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修复调整,效果反而更好。
这不得不让我们进行一个思考,我们在做很多事情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如此呢?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有些事会产生拖延,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期望自己一下子就做得很完美,因为我们没有做得很完美的经验和实力,于是我们就选择了退缩,而不敢尝试,从而也就产生了拖延症了。而一旦我们带着这种迭代的思维,我们知道,我们一开始可能不能做得很完美,但是我们可以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去不断地修复和成长。
记得有次看到一个记者问知乎平台的老总周源,几乎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呢?我原以为他会回答,用户的增长,盈利等,结果他很淡定地说,自己的迭代不够快。这也告诉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自我更新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总结一下,迭代可以给我们两个启发,第一个是让事情发生比让事情完美更重要。第二个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自己就是一个产品,要让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升级,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