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位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非常的辛苦,也愿意吃苦,他会把大部分的个人时间都用来学习新的知识,也会把一部分的薪水用来报名一些线下的培训课程。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读了这么多的书,花了这么多的钱来上课,但在工作上的表现却好像没什么肉眼看得到的进步,还是一样的那么平平无奇,到底该怎么办呢?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自己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和技能,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想要解决这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具体来了解这一个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但在这之前我想要先做一个假设,那就是我会先默认你学的这些知识,都是和你目前的工作状况有关联的。首先先来和你说一个故事,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以前的那一种带着号码按钮的手机型号,这是在智能手机还没普及之前,几乎大家都曾用过的旧式手机型号。而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其实在那一个时代,我们的手机软件普遍都是通过蓝牙来进行传送的,而在信息方面也都是通过SMS的形式来发送,一些在如今比较普遍的社交软件和即时通讯软件,在那时候也都是处于一个还未被开发出来的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软件慢慢的被研发出来了之后,因为这些软件对硬件上有着极高的要求,旧式手机很快的便被淘汰出了市场。 智能手机普及化的时代来临了,当然不只在硬件上有个极大的要求,这些不断更新的手机软件对于手机的操作系统上也有着不小的要求。而目前在市面上关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有两种,分别是安卓和苹果,无论是哪一种操作系统,在面对这一些层出不穷的手机软件下,都需要持续的更新操作系统的版本,不然的话这一些手机上的软件可能会无法运行,也可能会导致你下载不到想要的APP软件。 你或许会很好奇为什么我会说一个这样的故事,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其实完全可以用手机的历史来解释清楚。
第一个原因:手机硬件上的限制,这上面的例子所说的一样,以前我们所使用的是那一种带着号码按钮的手机型号,其实现在已经完全的被这一个时代所淘汰,因为这一类的手机在硬件上完全的无法支撑如今几乎大部分的APP软件程序,因此这一类的软件其实是无法在旧式手机上运行的,可能现在不太有人还在使用这一种旧式型号的手机,因为普遍上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但不同的智能手机型号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距,比方说同样的一种软件,在只有2GB RAM的手机上运行和载有8GB RAM的手机上运行,两者之间的运行效果也会是大不相同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也会被一些硬件条件所限制住,但与手机不同的是,这些限制住我们的硬件是我们自身的思维和认知,这也是为什么在职场上或者在其他的场景里同样的一种技能或者同样的一种知识,有人可以把它用得出神入化,有人却把它用得平平凡凡,海贼王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没有不强的恶魔果实,只有不强的恶魔果实能力者,所以知识所带来的价值很多的时候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是在于使用者本身。而使用者本身的硬件条件你就决定了他能不能把知识给发挥出他该有的价值。
第二个原因:操作系统版本的限制,很多的时候我们会遇到手机里的软件无法运行的情况,而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在于操作系统的版本已过时或者APP软件的版本已过时。而因为这一些过时的系统版本,你的程序库里没有关于新软件的运行方式,才会导致系统拒绝运行程序。 同样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着自己的一个操作系统来让我们面对和处理复杂世界的问题。每一次操作系统版本的升级,其实也意味着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因为随着操作系统版本的不断更新,会让我们的程序库中拥有更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但其实有一个因素会显示出操作系统版本的更新,那就是恐惧,而因为恐惧,很多人其实都喜欢把自己框在了舒适圈当中,不愿意去接触外界的新的未知事物,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你的能力会一直的停留在当前的阶段,没有任何的进步。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你学了这么多的东西,但到后来却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所学的技能可能是10级,但你的操作系统版本却只能允许你发挥出5级的水平。简单点的说法是任何的一种能力从来都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需要让自己的能力不停地进行迭代,不停地进行提升。 这个过程就是在更新你的操作系统版本。
以上的这两个就是问题的本质原因,而在知道的原因之后,我们便可以得出以下的两个解决方案。
1、把硬件条件给提上去,和手机的硬件条件不一样,需要完全的替换才能提升硬件的标准。人类的硬件条件是属于可升级的,但也导致我们不能像换手机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硬实力。因为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认知能力,都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培养才能提升上去的。先来说说思维能力,其实所谓的思维能力,也就是我们看待一件问题的角度,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问题,往往会让我们得到一些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会让我们在决策上或者问题解决上带来更大的效益。举个例子,对于员工在上班的时候玩手机的问题,如果以老板和员工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话,会得出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是站在老板的角度的话,那么解决方案多数都是设定罚款机制,因为老板们会认为罚款是管理员工让他们不敢再犯的最佳手段之一,但如果是站在员工的角度的话,解决方案就是会从任务编排的角度上下功夫,因为员工心中的想法会认为工作已经提早完成了,不玩手机该干嘛呢?同样是管理员工的知识,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却让策略发挥出了不同的价值。所谓的认知能力,其实则是我们看待一个问题或者一件事物的高度。你应该听过一句经典的台词叫做天有多高,路有多宽,这里的天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而路只是你的能力的发挥程度。在《伟大的创业》这本书中也同样的提到过,人类无法想象自己认知能力外的东西,对我们自身的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被认知所限制的。举个例子,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机iPhone所采用的触屏技术,其实在智能手机发布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十几年的时间,但在乔布斯之前完全没有人把它运用在手机的功能上,这种技术的功能其实一直都在和现在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直到这一个触屏技术被正式的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它的价值才广泛的被人所熟知。 一句话就是你的认知高度决定了能力可发挥的强度。 其实关于思维和认知的话题是非常的广泛的,我在这里也只是简单的介绍。
2、定时更新系统的版本,这也跟手机的操作系统不同,手机是每当需要更新的时候都会有系统的信息提示,我们只要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轻松地更新系统版本,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收到这一类的信息提示,因为我们更多的是主动的选择更新自己的系统版本,而不是单纯被动的等待被更新。
具体该怎么做呢?很简单,你要做的事情有两个:
1、踏出自己的舒适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要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因为这或许是这个时代最常听见的一句话,但其实真正能踏出这一步的却没几个,因为这一些人都习惯用概念来踏出这一步,也就是只是在心中提醒自己要踏出舒适圈,但却没任何的行动结果,当然没什么改变。 其实我们可以从内在和外在方面来踏出这一步,在内在部分方面我们可以试着去尝试一些之前没做过的事,或者是接触一些未知的事物,这会让我们不断的开拓自己的舒适圈。而在外在部分方面,你可以试着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被动的强迫自己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系统。
2、不断的在之前的基础上迭代自己的知识。如果你稍加注意的话,会发现系统的每一次更新都是建立在之前的系统版本之上,所以我们也一样,应该在自己之前的基础上不断的迭代自己的知识,而不只是一味的学习新的知识,有些时候努力的让自己的某一项知识或者能力变得高深,会比一直不断的入门新的知识和能力来的更好。
最后来一个总结,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有趣的段子,一位好心的大爷给你盛了一碗热腾腾的鸡汤,你很想把这碗鸡汤给喝了,但却不能,因为他们给你汤匙,你该怎么喝呢?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所学的东西都有它的价值,而我们只是缺少的一个方法来发挥出它的价值。而想要找到那一个方法,我们就要把硬件条件给提上去,并且定时更新系统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