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抱怨多,牢骚满腹,这样的人命运多坎坷。
曾国藩的二弟曾国华(1822—1858),字温甫,是在弟弟四人中,天分最高,文笔最好的。但他有一个缺点,牢骚太多。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为此,曾国藩多次劝导他。
1842年10月26日写信说道:六弟老是抱怨自己命不好,然而小小的科举不顺就发牢骚。君子的志向,有胸怀天下百姓的胸襟,有内圣外王的功业,这样才不辜负父母生养,不愧立于天地间。所以君子的忧虑,担心自己不如尧舜周公;担心自己品德不修,学业不精进;担忧外族侵扰中国;担忧小人得志,贤人不举;担忧百姓受不到我的恩泽。所谓悲天悯人,这就是君子的忧虑。而自己个人的委屈,家中老小的饥饱,世俗的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原本就没时间想这些。
然而曾国华,似乎没有改变,近十年过去了,科考依然不第。
在1851年10月20日,写信劝导他:我常常看到朋友中牢骚满腹,抱怨太多的人,命运都很坎坷,数不胜数。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怨人,人必不服。二弟读书处最顺之境,动则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处处感到不如意,我实在是不理解。以后,一定要努力改正这个缺点。凡要发牢骚时,就要反身自省,决然消除不平之气。只有平心静气,谦卑好学,才可早中科举。
曾国华的命运与哥哥相比,确实凄惨。
后来曾国华在李续宾手下做助手平定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他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大军围困,最后全军覆没。曾国华殁于军中,英年36岁。英年早逝,实在可惜。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好文章贵在心气平和。不仅如此,牢骚满腹,人际关系紧张,做事多遇阻;怨气冲天,心气不平,做出的判断选择往往都是错的;怨气重,最伤身体,久而久之,身心俱损。心气平和,待人随和,处处多帮助;心气平和,做事冷静,做出的决定自然多是正确的;心气平和,五脏六腑皆安,身体健康。抱怨多怎能不命运坎坷。
性格决定命运,改变命运从改变性格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