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有时真的是没法完全控制的,似乎遇到事情后脑子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紧张、烦躁。
想要的很多,在做的却很少,两者间差距越大,焦虑也就越大。
看到了‘小鹿快跑9’的几篇文章,忽然觉得很有代入感。
01
16年真的是知识付费元年,连一直认为比较理性消费的自己也花了不少钱,知乎上xxxxx,线上课程xxxxxx。
智商税也是频繁被提及,似乎说出这个词的人就更高级一些,被套上这个词,所谓被收了智商税的人就感觉很低级。
好像一旦犯了错,就似乎变的蠢笨至极,跟聪明人之间隔了一条跨不过去的鸿沟。
越想上进,越焦虑,为什么别人没被收智商税、自己怎么花了钱还是没见有什么提升、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怎么办。
02
曾经在学校时为了买相机,又不想另外问父母要钱,所以连着几个月经常吃泡面,后来就戒了好一阵,再也不想吃了。
现在,尤其是近一两年,因为成家自立门户,又因为双方都工作很忙,所以在家又囤了许多方便面,懒得做饭洗碗时,就方便一下,并且重口味是优选。
即便明知道是垃圾食品,长久而言对身体不好,但还是有些着魔般的依赖,是速度饺子、方便包子所不可比拟的。
似乎在吃的同时,也成了一种放肆的方式,消减压力。
但眼看着自己越来越圆润的身躯,又有种抓狂呐喊的冲动,这样下去要怎么办。
03
每个年龄段似乎都有一个衡量成功的标准线,20岁的时候学业有成,30岁的时候事业小成,40岁的时候孩子聪慧,50岁的时候财务自由。
或许并不能达标,但也不想下浮太大。
能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看到的五光十色特别绚丽,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
想过那样的日子、想买那样的包包/衣服/手机/沙发/…、想去那样的地方旅游/度假、想住那样的房子、想给孩子上那样的学校、想给父母过那样的日子…
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多,要怎么办。
04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情绪病越来越多,或许大部分归结原因还是想要的和现状落差太大。
想快速轻松成功的心太大,无论是对感情家庭还是事业。
自我反思,同时也为了缓解焦躁的情绪,总结以下几点
1、为知识付费有很多种方式,live、培训也是一种方式,经典是有很多,但当自己对想介入的方面不太熟悉时,分辨哪些是经典也是需要成本的,时间、精力也同样是成本,而live、培训是一种可以借助的方式之一。
毕竟live或培训等是个人或者机构在该方面经过总结的,至于质量好不好,是否为了盈利,那都是另外的考量点了。学以致用是要自己来行动的,而不能完全依赖于一场live或者一次培训,不能因为听了之后过段时间忘了,就认为没有用。
参加同一场live或培训,在参与的人中,总会有比较成功收获比较大的,或是完全跟没听一样的。
2、想的太多,缺的是行动,以及自律的持之以恒。与其一直焦虑地不知所措,不如边焦虑边从想的很多中选出一项去做。
就比如减肥,如果真的只能到那种花一大笔钱,全托管封闭式,每天规定只能吃多少、吃哪些,动多少,带了零食要被没收,懈怠一会儿就会被说,才能有效果,那真的就是自律性主动性差到极致,根本不是live和培训能救的,需要的应该是一个军事化管理的母亲,如同对待小宝宝般恩威并施,规整塑形。
3、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不要眼高手低。
不要去设立非常的难的目标,告诉自己是个普通人,分阶段的一步一步去完成一些小的目标。焦躁的一事无成并且不愿意去改变,和努力之后没有很大成就但愿意去调整。后者肯定更有用些。
4、放纵一下可以,给自己限定一个时段和程度
看到大张伟的一个段子,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会很舒服。
那就让自己不努力一会儿,也没什么问题。
让脚步慢一点,行动快一点,焦虑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