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一个通证经济系统设计的引导课程,断断续续写一些内容作为素材,今天整理的素材是《自由市场中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
经济学上有个经典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叫“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是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明”的,我看过之后第一时间就觉得这个格雷欣是个书呆子。
因为在自由市场中,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只存在“良币驱逐劣币”。劣币驱逐良币只在一种前提下成立,就是劣币背后有枪。劣币加上枪才能驱逐良币,没有枪的劣币不可能驱逐良币。
大家先看一下格雷欣法则的两个介绍: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指在实行金银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在任何市场竞争中,突破基本底线的恶性竞争必然导致商品质量的整体降低,是格雷欣法则不断演绎成为现实的核心。
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意为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
为什么说格雷欣是个书呆子呢?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买卖,有买有卖才叫买卖,不是买家想用劣币就能用劣币的,得卖家愿意收劣币才行!!!
真实的买卖是这样的:市场上一种劣币一种良币,你作为买家,想把良币留着,用劣币去买商品,这时候发生什么事?我不卖给你!我只收良币,拿劣币来买东西的人给我滚出去,我不卖给你。
真实世界里存在劣币驱逐良币,为什么呢?因为劣币手里有枪,你不卖给我,不收劣币是吧?哪个敢不收的,拉到菜市口杀鸡儆猴,剩下的卖家还有没有不收劣币的了?
这就是政府敢增发钞票的逻辑,所以,如果市场上充斥了1000种“通货”,其中一种想打败其他通货,应该用什么办法?多增发,把良币淘汰掉?请问您手里有枪吗?
香港的谭叔曾讲过一个劣币如何驱逐良币的真实故事,如下:
英国私人发行货币的成功故事。——香港的谭叔,知识星球专栏“奥派经济学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越來越多的英国人成为工人。工人当然是要出工资,但他们的工资很低。而工人卖买日常生活品也需要大量零钱。金币和银币都並不适合工厂老板和工人使用,因为面额太大,所以当时英国出现大量铜币的需求。
可惜当时英国铸币是政府垄断的,私人不可以铸币。结果铜币在英国市场是一币难求。假铜币,不足重量的旧铜币大量出现。英国皇家铸币局(当年牛顿当过局长就是这家铸币局)对所有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动于衷。原因很简单,铸币局首要应付的当然政府高官和利益集团需要的金银币,老百姓的问题只是小事。小事当然是化了变成无事。
一位英国钮扣商人威廉(Thomas Williams)先生也面对铜币不足的问题,经常因为铜币不夠而发不了工资。他建议英国政府和议会让他自行铸铜币解决问题。英国政府当然不同意。但威廉先生最后决定偷偷私铸铜币,只是名称上叫代币,不叫铜币。他买了一个铜矿铸币,把私铸的铜币用来发工资给工人。
我相信很多人会问工人敢收吗?工人敢拿这些铜币去买东西吗?其它商人敢接受吗?这是假货币啊。历史答案是不但敢收敢用,还比英国政府的铜币更流通。主要是私铸铜币的铜合量,还有防止伪抄的技术,很容易分出真假。结果从伦敦到利物浦都有人使用私铸铜币。威廉先生后来还要开发新技术来抗大生产铜币来应付需求。客户可以用金銀来买他的铜币,但对换率並不跟随英国政府官价,而是用市场价(其实是黑市价)。
我相信一些读者会听说过劣币驱逐良币,但这定律对威廉先生的私铸铜币不成立。因为对换率完全私人市场决定。私铸铜币比政府铜币价格更高。后來其他商人也开始私铸铜币。结果在英国越来越少人使用政府铜币。
英国政府当然痛恨这种假币,但现实需求迫使英国政府无奈接受。但由于假币数量越来越大,使英国政府也要使用。这让英国政府感到可能会失去垄断铸币权,总于在1813年国会立法武力关闭所有私人铸币厂。但让英国政府很不高兴的是这些假币依然在市场流通多年。
私人发货币真的不行吗?货币只能政府垄断发行才安全稳定吗?历史事实的回答:不。
如果你处于一个没有枪存在的自由市场中,请不要用手里有枪的逻辑去设计自己将要发行的“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