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加的运营案例开刀营课程结束了,通过自己的坚持、努力,和一些没有想到的幸运(我们组是小组第一,有加分),拿到了第二名。
回想整个过程,我很感谢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坚持。
也曾在某个加班的夜晚,在精疲力尽的会到家中后不想“提笔”;也曾在自由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绞尽脑汁地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题目,想过要放弃…
但是看到比我更忙、更有才的人却比我更用心(比如C5、D1同学),我忽然觉得自己没有必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或者说我必须舍得“压榨”自己,忽然就释然了。
在某个赶作业的夜里,船长发来一篇分析“分答”的文章,里面有一个例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因为由于家里教育我“凡事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所以从小到大的许多事情,我习惯一开始就规划好,然后已心中“最完美”的目标去努力。
这样的结果导致我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在按照上面的流程进行,准备周期过长,对结果期望过高,并且很多计划因为要求“完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太多困难,致使夭折。
可是按照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的理论,很多事情/产品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小样”或是雏形,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步改进、完善。
“小船好调头”,这样的运行方式也便于我们进行“结构化试错”。与此同时,因为我们并没有投入过多的成本和期望,万一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也不会太受挫。
反之,完美主义的论调是我在做事过程中过于恐惧,对自己和世事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也因此而恐惧,脑子里一直想着“我做不到怎么办?”“我做不好怎么办?”“结果不完美怎么办?”…
在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里提到的一种做法我觉得很适合我,那就是“把恐惧装进保险柜里”。具体的操作方式是:
1. 在做某一件事之前,把自己对这件事所有的恐惧写下来,交给一个你最信任的人或者藏在一个类似于保险柜的你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2. 执行,毫无顾忌的去做你想做的那件事。
3. “打开保险柜”,把你之前的担忧拿出来看。
老师说,很多人都会在事情完成后发现,原本预想到的困难根本没有发生!
所以,下次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先从“小”做起,把恐惧关进“保险柜”,然后,大步流星地执行起来吧!
文末彩蛋:来自新精英春雨老师的分答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又不知自己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我该怎么办呢?
所以,在如题的情况下,解决方案有两种:
1. 把个人喜好放到一边,先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攒点钱,修炼自己的职业化,实现公平交换。
2. 用业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喜好,达到有人肯付钱的高度,能够实现公平交换,然后再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