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是家人或是朋友,都需要尊重,孩子也一样的。他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平时孩子也会闹人,记得有一次,罗宝的表姐犯了一些错误,姥爷会当着家里的亲戚,朋友说她不听话,说她太笨了,这其实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他们都认为孩子听不懂,其实孩子是可以听懂的,你知道你这样说她,她会有多难过吗,我小时候也是因为经常被说笨,做事情木讷,就是因为这个标签我一直自卑,我就是因为被这些负面标签所左右,做事情纠结,不敢放手去做。
其实对于犯错,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却不能容忍孩子犯错,经常因为孩子犯错。各种打骂,记得有一次罗宝喝奶茶不小心把奶茶洒在沙发上了,我特别生气,虽然没有打罗宝,但一直在唠叨罗宝,无法原谅罗宝,罗宝也没有哭,一直默默的躲在角落里,不啃气,我知道内心很难过,她也知道自己犯错了。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极少有错误会变成大灾难。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而是直到出现结果时才知道。有时候,我们必须犯了错以后,才知道那是个错误!我们必须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同时,我们允许自己的孩子不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和成长。如果我们不过多关注错误,而是将孩子的关注引向正面,孩子们就能保持勇气,而这份勇气能够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保持规律
规律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房子的墙,赋予生活的界限和范围。没有那个孩子能在无法预知和期待的生活中过得愉快安逸。规律让人有安全感。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
读这一节启发很大,我平时会比较重视罗宝的阅读,但很少考虑到规律,我也经常被我妈说,你一到放假起那么晚,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对孩子的身体也不好,以后吃饭就没有规律,说实话我妈给我说的这些,我一直都没在乎过,但是读了这一节,我启发很大。
父母有责任确定让全家人都能正常舒适生活的规律,建立和维持日常秩序,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习惯。孩子不会因为年龄太小而无法体验规律生活。一旦规律形成,再小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并且由此得知做什么才是应该的,可见规律的重要性。
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带罗宝刷牙,洗脸,所以每天就不叠被子,其实这些习惯都是刻在孩子脑袋中的,父母如果把时间管理好,做事有优先顺序,会给孩子带来好的习惯养成,记得前几天,我每次送罗宝上学就迟到,我也意识到了我这样做不行,一个老迟到的人对孩子以后时间管理的影响,于是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时间,最后终于找到了节奏感,罗宝也没有迟到了。
每个家庭的规律都应该适合全家人,没有哪个规律适用于每一个家庭。通常家里是妈妈根据家庭情况和孩子成长需要而设立常规内容及界限。
家庭生活的规则,通常也是妈妈建立的。比如,起来后铺好床再做其他的事情,爸爸回来前把客厅收拾好,自己饭桌上的礼仪、礼拜日的晚餐礼仪、在正式餐厅用餐的行为、节日形式等。这些是我们传给下一代的文化,它们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