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余老师说:“板块式教学思路是我的创造,也是我的主流教学模式。”研读过余老师一些教学设计和他所上的示范课的实录,我认为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
一、“板块式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余老师在《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自序中说:“我没有建立什么思想体系,也不刻意追求形成什么语文教学派别,但我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都要求做到非常贴近一线的教学。‘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我的教学设计理念,‘重文本、重朗读、重品析、重学法、重积累’是我的教学常规。”
语文课要真正告别传统的授受模式,把学生从“灌”与“填”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自觉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要从观念上来一个彻底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有序地把学生引入主动钻研探索文本的境界之中,让学生做一个清醒的学习探索者、吸纳转化者、创造实践者。
二、“板块式教学”设计使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只要认真细致地研究余映潮老师所设计的语文课和所上的示范课例,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目标明确,步骤简洁实用。步步不离目标,每一个目标都由学生通过自我探究的努力来完成,其共性特征十分突出。“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使得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通过今天的磨课活动,我们也看到了余老师工作室的这些成员已经掌握了板块教学的基本要领,在课堂设计方面也都下了一番功夫,课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层层推进,课堂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学生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亮点颇多,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点收获和看法。
李利晓老师的课堂扎实训练,指导有方;吴雪凤老师的课堂立足点高,有厚度,有深度;李晓燕老师的课堂清新活泼,拓展有新意;李娇敏老师的课堂朗读有特色,设计很巧妙。他们在余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成为了板块教学的先行者。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每个人的课堂上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如:李利晓老师的课堂积累再充分些;吴雪凤老师的课堂第二个环节降低难度,活动主题再集中点;李晓燕老师的课堂理解赏析再充分些;李娇敏老师的课堂语言再规范些,评价再精彩些。那就更完美了。还有我一直坚持课堂需要板书,这点和余老师的主张有所不同,但我还是坚持个人的观点。常态课堂上的朗读很重要,要舍得给时间。观摩课已经研磨多次,呈现出来的效果很好。常态课的活动也要充分,也要给时间,所以在板块式教学中课堂设计的时间安排不能过满,否则容易流于形式,一节课活动看似很多,但学生收获并不一定多。就比如词语积累,有些文中好词或者难理解词语很多,仅仅在教学伊始展示那么一下,学生怎会很快记住并理解呢?
总之,板块教学要保证学生遵循“总体感知——细节理解——总体把握”这样一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文本阅读的思维认知规律。教师要根据学情,静心备课,精心设计,让活动实实在在,让课堂高效有趣。这样的课堂才会是充满了“语文味”的课堂,我们今后要为之而努力,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