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仔乡愁》妈妈的豆花

妈妈的豆花

 冬日的阳光,依然有着温暖。午后,我来到金山公园散步。静静的金山公园传来了“豆花,豆花”的叫卖声,声音有由远而近。一辆卖豆花三轮车停在我的面前。“哥老倌,来豌豆花吧!”很多年没有吃过豆花了,就来了一碗。嘴里含着热乎乎的豆花,我却想起了妈妈做的豆花。

    小时候,家里很困难,要想吃到豆花,那都是过年才有的口福。春节临近时,妈妈就开始为过年准备了,家里除了要准备点腊肉外,最重要的就是准备豆花。

 记得每年春天,妈妈在自家的田边地角,甚至是生产队废弃的土埂上,种下黄豆。春夏季节,妈妈利用队上出工的间隙,给豆苗施肥除草,期待秋季的收获。到了秋天,豆角有点黄的时节,妈妈带着我们弟兄去收割黄豆,收好后放在自家的院坝晾晒。晒干后,铺上晒席,拿出镰盖,一遍一遍的扑打,将黄豆与豆枝分离。不断挥动的手臂,让镰盖在空中划出一个个圆圈。镰盖夹砸在豆秆上面,发出啪啪的声音,回响在寂静的村子上空。飞扬的尘土,飘落在妈妈的秀发上,美丽的变得蓬头垢面。一场大汗后,豆秆与黄豆完全分开,然后用风车,将杂枝彻底清除。风车的漏斗里,哗哗地滴落着金黄色的豆子,这样家里就有豆花吃了。由于妈妈的勤劳,家里每年都要收获几十斤黄豆。黄豆收成好的年份,父亲还拿到集市上去卖,换回猪肉和家里的其他急需品。父亲劳累的时候,妈妈就煎上一碗给父亲下酒。剩下的挂在高高的房梁上,留着过年吃。

 待到年前十几天,妈妈从房梁上取下豆子,将豆子泡好。由于全生产队只有一个磨子,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于是,妈妈天还没有亮就去排队。轮到我们家磨豆子了,妈妈就号召我们弟兄全上。妈妈和我用扁担推动作磨盘,一圈一圈,围着大大的磨盘不停地走着,在石磨转动的吱嘎声中,浸泡透了的黄豆变成了白乎乎的豆浆。推着推着,我感觉天地都在旋转,晕倒在地上,妈妈没有埋怨。自己一个人吃力的推着那个大大的石磨。冬日的时节,我看见妈妈脸上都有汗珠滴下,母亲依然咬牙将十几斤豆子推完。

 稍息片刻,妈妈又开始煮豆腐。十几斤的豆浆水,放入家里的大铁锅。我负责烧火,干燥的豆秆,燃出熊熊的火苗,半小时后,豆浆水被煮沸。“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到了天命之年我也没有什么感觉,唯有对豆花的渴望才是我深深的记忆。妈妈在灶台上方用十字架系上纱布,将煮沸的豆浆水舀在纱布里面过滤。辛劳的妈妈一遍遍地摇动着十字架,将豆浆里的豆渣完全与浆水分离。分离完后,继续微火煮豆浆水,加入卤水,渐渐地锅里就出现了一块块的豆腐。

 豆花煮好了,妈妈给我舀了一碗,加了点酱油。说道:“国林娃,你快咭(吃),你要好好读书,长大要有出息啊。”端着妈妈辛苦做的豆花,望着妈妈希望的眼神,几口就吞咽下了豆花。冬日里,母亲的辛劳,母亲的付出,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心里默默的许下誓言,我要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将来不再受累。

 后来的岁月里,妈妈每年要给我们做豆花。从开春的播种,到秋季的收获,无不凝结着妈妈的汗水,年复一年。

 如今,到处都有豆花店,满街都是豆花的叫卖声。没有了豆秆燃烧的柴火味道,没有了故乡味道的豆花。感觉总是没有妈妈亲手做的豆花那么的香,那么的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豆花---豆花---豆花呢!”楼下的豆花叫卖声渐行渐远。我仿佛闻到香甜的豆角水,看到那白白胖胖的方块豆花躺在盆里...
    草萍阅读 4,411评论 1 7
  • 第二天,正赶上要开学,妈妈会到我们村里的代销点给我买几个本和几支三分钱的铅笔,橡皮要花二分钱另买。临要走时又给我五...
    琴雪_山人阅读 3,424评论 2 12
  • 农谚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一场晚春的透雨过后,一颗颗滚圆而饱满的豆子便播进了上足了农家肥的,松软而湿...
    仗剑而立阅读 3,493评论 2 1
  • 父亲是略阳山里走出来的读书人,那些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山里的亲戚们总会捎些自产的东西给父亲分享,常见的就这腊肉、黄豆...
    淡如微风阅读 4,282评论 0 5
  • 我的第二本散文集《人在他乡》即将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届时亚马逊,孔夫子旧书网,扒书网,旧书网,布衣书局,...
    林建明阅读 2,806评论 0 30